《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年月,在日寇侵略中国步步升级的时候,戴望舒携领全家奔赴香港,任《星岛日报》的副刊编务。
年,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投降。年春,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寇逮捕入狱,受尽种种酷刑,但他并没有屈服。及至在年5月,经叶灵凤设法被保释出狱的时候,身体已被折磨得异常虚弱,而且哮喘病一直残留下来,最后导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我用残损的手掌》即写于他出狱不久的日子里。
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重庆卫视《品读》--带你了解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者
戴望舒
诵读
天使~在身边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黏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甦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作者:戴望舒
戴望舒(年11月15日-年2月28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原名叫戴朝寀,字丞。曾用的比较多的笔名有:戴梦鸥、戴苕生(在法国留学时多用)、林泉居士(在香港时期多用)等。而以戴望舒一名行世。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年在《小说月报》上后成为水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年留学法国、西班牙。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年春北上至解放区,年因病逝世。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伤感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还曾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艺术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yfyl/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