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岁的孩子说“我恋爱了”、“我想结婚”怎么办?
其实,孩子的婚姻敏感期不是洪水猛兽,父母的引导很关键哦~
——鹿妈
◆◆◆
作者麦小麦来源
女儿派原创
最近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中,两位妈妈的“骂战”,引发热议。
剧中刘涛的儿子,在幼儿园舔了颖儿女儿的脸。女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冒犯”,吓得崩溃大哭。两位妈妈对此情景,反应截然不同。刘涛坚持认为儿子心思单纯,只是想表达一种亲近;而颖儿却觉得小孩也该引导他知道分寸,不然就是没家教。艺术表现源自生活,生活中这样的事也常困扰父母。网上看到一段,因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意见不同,父母双方互相“掐架”的截图。男孩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女孩妈妈却认为对方孩子“没素质、耍流氓”。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
“儿童在成长的某个特定阶段中,就会逐渐的生长出一个特殊的情感,大约是在孩子3-5岁的时,就会产生一种想要和某个人在一起的念头,这也就是所谓的“婚姻敏感期”。”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想要亲吻、拥抱同伴,或者想要和谁结婚,生宝宝这样“早熟”的反应,正因为他们进入了“婚姻敏感期”。当孩子发出进入“婚姻敏感期”的信号时,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正确引导。因为能否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关系到孩子的性别认知和婚姻幸福。孩子世界里的爱很单纯
陆毅妻子鲍蕾曾在网上曾晒过父女的合照,配的对话让人哭笑不得。女儿说:“妈妈,我以后想和爸爸结婚,即使爸爸那时五十岁了也不老。”妈妈劝女儿:“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你就没必要再嫁给爸爸了。”女儿的神回复,让妈妈无言以对。“万一以后找不到爸爸这么好的老公怎么办?”童言无忌的一句玩笑话,让人觉得好笑又疑惑。女儿喜欢爸爸说明爸爸优秀,但女儿毕竟还小,怎么这么小就想结婚?其实孩子对异性最初的理解,都源自对父母的认知,有“想和父母结婚”这样的反应,是婚姻敏感期最初的表现。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道:
“当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时,最开始会对父母产生好感,想要和父母结婚。”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的情感认知会不断发展。上学后进入社交群体,孩子会重组人际关系,这个时期会慢慢倾向于喜欢同伴。日本有个有趣的综艺,主要讲小朋友“谈恋爱”的故事。5岁的女孩美飒酱性格外向,而6岁的男孩昌平君却比较内敛,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情感互动非常有爱。刚开始,昌平比较害羞,向美飒求助“如何才能更受欢迎”?没想到小小年纪的美飒,上来就对昌平一顿夸赞:
“我觉得昌平君很帅气哦,我最喜欢这种类型的男孩子了。”这让原本不自信的昌平欣喜若狂。接着昌平也对美飒各种溢美之词,两人互动的画面,搞笑又温馨。原以为两人能情比金坚,一直欢乐地“恋爱”下去。没想到昌平在和其它女生的互动中,渐渐疏远了美飒,转而就要和别的女生结婚。但两人“分手”之后,美飒还是大方地祝福昌平“能够早日遇到一个美好的人”。3-5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婚姻敏感期阶段,所以他们会对恋爱、结婚的话题特别感兴趣。孩子们会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体验成人世界的婚姻生活。儿童性心理发展研究专家胡萍说:
“孩子热衷结婚、恋爱游戏,“爱上”别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筛选伙伴的过程。”这并不是父母眼中的“早恋”、“情感不专一”,这个时期的孩子只是从父母结婚的行为中,认为婚姻是件美好的事,想和朋友一起分享。成人世界的婚姻观,包含太多复杂的元素:陪伴、义务、责任等,然而在孩子纯粹的情感世界里,谈恋爱、结婚,只是一种表达喜欢的方式。孩子开始学会去爱,是成长中的一件好事。如果这个时期的“爱情”被呵护、尊重和理解,那孩子便可以愉快地度过他们“情路”的第一道关卡。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
最重要的是自我保护第四季《爸爸去哪儿》中,董力和阿拉蕾这对“实习父女”,曾广受争议。4岁可爱萌娃和23岁小鲜肉萌爸,这样颇有噱头的CP,收割了大波流量。原以为要上演父女亲情的节目,看着看着变了味。炒上热搜的,不是阿拉蕾那句“长大了,妈妈就会把我嫁给你”;就是董力的择偶标准“长大了,要找阿拉蕾类型的”。看似美好又和谐的甜蜜父女画面,细品总觉得不对味。特别是节目里出现的,董力与阿拉蕾一起洗澡、睡觉,董力替阿拉蕾换衣服等亲密接触的画面,更是挑动大众神经。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雷区:
“现在幼儿性侵案很多都是熟人作案,虽不该以恶意揣测人性。但节目设置,很容易让孩子看不懂大人和小孩应有的分寸,即使是真父女也该有界限,何况是假扮的父女。”孩子3岁开始就会有性别意识,处于“性蕾期”,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别,会对喜欢的异性表达爱意。天真的孩子爱很纯粹,但父母若没给孩子设定异性间的界限,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知乎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看完心如刀绞。女儿上小学后,妈妈拗不过孩子的恳求,给女儿买了部手机,方便女儿和同学沟通。有次,妈妈偶然发现,孩子常对着镜头,做些奇怪的动作。妈妈瞬间警惕起来,趁女儿睡着,才发现女儿新认识了一个网友,两人的聊天内容不堪入目。网友经常以“宝宝,老婆”这样的字眼称女儿,还诱导女儿拍照片,年幼的女儿哪知道网友嘘寒问暖背后的恶意。网友口中的“我喜欢你,才让你这么做的,长大了我就娶你”,“大人们都喜欢对方这样做”,让人看了细思极恐。幸好发现及时,妈妈及时阻止,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儿童心理专家曾提出:“孩子的婚恋敏感期,常常夹杂着性别敏感期。”在孩子最初进入婚姻敏感期时,就该让孩子明确地知道男女有别、异性之间相处的禁区。孩子的世界里的婚姻很单纯,喜欢很纯粹,但这样的天真不该成为被坏人利用的软肋。婚姻敏感期
是父母进行婚恋引导的黄金期婚姻敏感期,是孩子婚恋观的早期“预热课”。《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曾提到:
“婚姻敏感期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儿童的情绪、情感是否能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儿童通过几个月来发展完成的事情,可能成人10年或者一生都没有办法解决。”因此,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非常重要。1.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生活中如果听到孩子说:“妈妈,我长大了想要和…结婚可以么?”很多父母会对这个话题避之不谈,或打马虎随意敷衍回答。我们越不想让孩子了解,孩子越好奇。不妨借这个机会和孩子聊聊婚姻,比如:两人因为相爱才选择结婚;到了一定年龄才能结婚......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明白婚姻不是游戏,是神圣的事。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也一定会耐心地倾听。2.平常心是最好的心态有个女孩回家告诉妈妈,她在幼儿园有个“老公”。这下把妈妈急得,直接去幼儿园闹,说老师管教无方,幼儿园风气差,带坏孩子。最后强行要求女孩不许和那个男生玩,女儿因此闹脾气了好久。幼儿阶段,孩子口中的“老公”、“结婚”,潜台词是“他是我喜欢的朋友。”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正强化疗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在孩子情感萌芽期,既不能表现得太激动,也不能完全漠视。以平常心和孩子沟通,问问孩子“为什么喜欢他呀?”“他有什么优点呀?”只有父母心态平和,孩子才能放轻松,在将来的恋爱和婚姻中更加充满自信。3.给孩子设定好行为界限黄磊曾说过:“开始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很美好的事情,恋爱应该鼓励,但也要教育孩子好好保护自己。”即使是幼儿,异性相处过程中,父母也要教孩子坚守界限。《爸爸去哪儿》有期节目中,嗯哼因为太喜欢泡芙妹妹,猝不及防地亲了泡芙妹妹。杜江看到当即教育他:“你不可以随意亲女孩,这要得到别人的同意。”从小就告诉孩子和异性相处需要注意分寸;喜欢也可以用牵手、拥抱来表达;别人的隐私部位不可以触碰…...教孩子正确地表达喜欢,非常关键。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军”,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sthj/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