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顺德区均安文田中学何静韵指导老师:周小华时光荏苒,入职也将近一年了,但我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有对工作的彷徨,有对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诧异,也有一种想努力学习却收效甚微的无奈。我这只“菜鸟”,飞来飞去都还在原地。但是周老师的五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收获。每一次都是一个惊喜,每一次都是一针见血,句句戳中我的心。第一次,我认识到了一个专业尊严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在哲学上已经引起人们的深思,其实,放在语文教学上,一样适用。最初,我就给自己定了位,想做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而不是一个被班级管理捆绑的兼职语文老师。当周老师提及十个关键词的时候,我真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好像原来自己真的离专业还很远,真的只能称得上是一只“菜鸟”。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写作力的解读。其实,我个人很喜欢写作,从初中到大学,我自己的创作从未断过,涉及的领域也从单纯的命题文章到了自己创作小说剧本、随笔散文、诗词,甚至还想写传记。大学时候我写了不少剧本和诗词,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从事教师行业以后,我的写作力锐减,应该说被太多工作缠身,给了自己不创作的理由。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很忙,不是教学研讨就是班级管理工作,周末两天的时间,总是希望洗掉自己身上的疲惫,放松一下。听完周老师的讲座,我深深意识到,我不能丢下这个有意义的特长和爱好。于是回去以后,布置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我都尽可能写一写下水作文,找一找灵感,也看看自己的功底究竟如何。上两周的段考,作文是“怀念……的日子”,我自己也写了一篇,其他老师评价不俗。其实,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跟学生同步,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应该提供什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绝不是一蹴而就,但一定要持之以恒。第二次,我接触到了“整本书阅读”这个名词。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已经对“读整本的书”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我很惭愧,读书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高中和大学了,我发现看书真的是需要一气呵成,不是说一口气读完,而是在这段有动力读书的时间里,要尽可能地保持这股动力,读更多的书。做了老师以后,就没有了这股动力。很多时候,听到别人推荐好书,当时确实很想读,可是,如果错过了那个时间,又因为各种事务而不想去读了。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肚子里的墨水又不能太少,并且不能太旧。因此应该要多点读书,读好书,也要读新书,保持“墨水”更新。况且,老师都不去阅读,又怎么指望学生跟你一起去阅读呢?所以,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有一节课到图书馆去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哪怕只是读读杂志或几页名著,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也经常提倡学生要多读书,无论对于他们的阅读还是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品味。而“整本书阅读”,也是需要在这样一段有激情的时间内进行。我自己的理解是,一本书,我们需要把它读薄,学会提炼最精简的内容,但我们又需要把它读厚,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别人老说“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作为一个老师,更加需要有文化,有涵养。第三次,我学到了一个词:艺术思辨。起初,周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上课和备课有怎样的联系。我的回答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对于我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备课的时候总是那么完美,预设了很多环节,也想着学生会怎么回答;但是上课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状况。也许,我们的备课根本与上课实际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有专业素养,还需要有教育机智。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收放自如”的解读。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为一个“话痨”,总是滔滔不绝,“垄断”教学的舞台。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应该是课堂主体,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应该需要老师懂得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某一些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某一些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做,但是在某一些内容上又要及时将学生带回“正道”上。总而言之,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审辩地直面教学。对我自己而言,语文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所谓的参考答案,其实也不过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相对提供出来而已。但是如今的应试,我们的语文更多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sthj/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