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飞龙掌血 > 飞龙掌血采收储藏 > 正文 > 正文

动笔写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大量读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0/14 11:33:05
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中篇小说《人生》还在持续走红时,身处“名人”效应而带来的众多且五花八门的繁杂事务中的路遥,在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了清醒地检讨和反省。路遥发现文坛上已经有了一种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论断:有人认为《人生》是他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

不过,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跃不过的横杆,所以他决定发起自我挑战:在四十岁之前,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而路遥所要写的这本书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路遥在做出写一部规模最大的书的决定后,深知要把这个决定变为现实有着巨大的困难。

首先,从创作能力和经验上,路遥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写作长卷作品的经验,而正在走红的《人生》也只不过十三万字而已。

其次,对于是否能创作出超越《人生》的作品,路遥没有信心;而且要从眼前《人生》所形成的火爆气氛中走出来,再走进前途未知的“冰窖”中,这纯粹就是自找苦吃。

第三,是躺在“温暖如春”中,享受《人生》带来的“名人效应”的生活,还是走进“冰天雪地”里,自找突破自我的苦吃,这让路遥很是纠结。

不过,路遥虽然摇摆不定,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挑战自我,去战胜自己。在去了一趟故乡的毛乌素大沙漠之后,路遥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必须忘掉《人生》的光环,以“命运赌博”的方式去创作耗时费力的新作品。

接下来,在确定了《平凡的世界》的基本框架后,路遥决定以“现实主义手法”来结构这部分三部,六卷,共一百万字,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作品。

为了避免创作上的盲目和任性,也不至于使可能要耗尽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的作品,如同一个不合格的小篇幅作品那样,被随性地扔进废纸篓里,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在以前阅读的基础上,开始了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

这次读书,路遥给自己开出了一个超百部图书的书单,其中只是长篇小说就有近百部,并且他几乎都完成了。

这次读书,路遥读了许多杂书,所涉及的领域极广,有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他还找来一些专业著作,像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进行研讨,还专门搜罗了许多知识性的小册子,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见人、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

这次读书时,路遥所住的房子里到处都摆放着书和资料,桌子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里,凡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随手拿到的,他都放上了读物。

这次读书,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像《红楼梦》和《创业史》是重点研读的,并且《红楼梦》是他第三次阅读,而《创业史》已是第七次阅读了。

这次读书,无论是在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在瑟瑟发抖的寒冬,路遥都是白天黑夜地泡在书中,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了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而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

这次读书,路遥发现读书并不是一种消遣,而是相当熬人的,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尽,有一种随时会溺没的感觉。书读得越来越多时,路遥还发现了人的渺小和知识的缺乏。他觉得任何狂妄的文人,只要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置身于书的海洋之中,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和可笑。

这次读书,让路遥得出了一个对于作家来说的读书理论,那就是作家读书就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自己也能将吃下的桑叶变成茧。

这次读书,路遥究竟读了多少本书呢?具体的数量和书目无从得知,不过单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所提到的书名,就足以可见路遥所读书籍的量大而繁杂。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史记》《创业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各国概况》《热爱生命》《马丁·伊登》《牛虻》《马克思传》《斯大林传》《居里夫人传》《艰难时世》《简·爱》《苦难的历程》《复活》《欧也妮·葛朗台》《一些原材料对人类的影响》等等。

然而,这样的读书并不能令路遥满足,为了掌握更多的素材和资料,确保所准备的背景材料的可靠性,他根据《平凡的世界》这部书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这十年间的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又去找来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延安报》等进行查阅。查阅这些报纸时,他是逐日逐月逐年地查,并一一做了记录。

对于路遥这样的查阅资料和做记录,作家刘凤梅说,当年她去延安宾馆看望路遥时,看到路遥的床上摆了好多报纸,他的手指因翻阅这些资料都磨薄了皮;而作家贾平凹对于路遥逐年查阅《人民日报》,记录每年发生的大事,在当时还有些不认同路遥的这种做法,他问路遥“用得着这么翻阅这些东西吗?”

对于这一时期的读书所吃的苦,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回忆说:

一页一页地翻看报纸,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后来只好用后手掌继续翻阅。

这一次的阅读研究,对于要写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路遥来说,通过对长篇长卷小说的研究,他的收获是:基本搞清了作品所涉及的十年的背景材料,汇集和补充了各方面的生活素材。

然而,这些对于要写一部长篇巨著的路遥来说还远远不够。他觉得要全景式地反映当代生活,只是“蹲”在一个地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必须纵横交织地去全面体察生活。

于是路遥提前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他来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虽然有的生活是过去熟悉的,但为了更确切地体察,他再一次深入进去。对于过去不熟悉的,他就加倍深入其中,争取短时间内熟悉。

随着时间流逝,季节的变换,路遥记录并积累下的素材使他的手中从开始时的一个箱子变成了两个箱子。

渐渐地,《平凡的世界》里的某些人物的轮廓和故事情节、场景出现在了路遥脑海,后来就越来越清晰明了了。

《平凡的世界》的故事写得真实生动,人物写得鲜活,有血有肉,得益于路遥这三年多的阅读研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对此,路遥说,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造的故事再有生活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为了写得准确和真实,路遥不放弃报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也不忽视一棵小草和一朵小花的时令……这就是路遥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

路遥的阅读生活无疑是在坚强和顽强中度过的,能为写好《平凡的世界》而做出三年之久的阅读和体现生活的准备,足可见路遥的坚韧不拔。

对此,贾平凹在《怀念路遥》一文中说道:“他是一个强人。强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优秀处,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处。”而实际上,路遥就是“一位心性要强且格外理性的作家”。

-end-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cscc/1149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飞龙掌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