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中国
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Ⅰ
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开始碰撞
青藏高原剧烈隆起
逐渐抬升至米以上
(青藏高原的隆升时间仍有学术争议;从太空拍摄的青藏高原,可以看出白色的喜马拉雅及土黄色的青藏高原显著突出于地表,比南部的恒河平原高出不少;图片源自
NASA)▼
如此之高的海拔
使得亚欧大陆东部的大气环流发生重大改变
原本盛行于此的西风环流以及干冷的冬季风
受到青藏高原阻扰
大量集聚于西北内陆
南部的印度洋夏季风携带着巨大水汽汹涌北上
碰到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也不得不停滞于山脉以南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比较复杂,本处仅作简单示意;白色箭头为西风环流,红色箭头为印度洋夏季风,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冬季干冷气流集聚
夏季暖湿气流又不得其门而入
从新疆到内蒙、从甘肃到宁夏
整个中国西北都变得更加干旱
沙漠遍布、戈壁纵横
(新疆鄯善库木塔格沙漠,摄影师
刘晨)▼
无边无际的沙土
又被强大的西北风卷起
降落在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境内
千万年的堆积之后
平均厚度达50-80米的黄土高原诞生了
(宁夏彭阳县黄土地貌,摄影师
林生库)▼
相比之下
中国东部地区则受益多多
青藏高原抬升之后
东亚季风得到大幅加强
每年夏季它裹挟着大量水汽
挥师西进、北上,深入中国腹地
(白色箭头为西风环流,红色箭头为夏季的东亚季风,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东部地区尤其是江南
降水增加,变得更加温暖、湿润
所谓烟雨江南就此形成
(青藏高原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影响有着显著分化,南方变得更加湿润,但华北受冬季风控制更甚,变得更为干冷,整体反而出现干旱化趋势;杭州龙坞茶园;摄影师
潘劲草)▼
高寒的青藏高原、干旱的大西北
以及相对温暖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正是这三大区域
共同构成了中国基本的自然地理格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各种地形地貌一应俱全
(3D版中国及周边地形图,制图
AntonBalazh/RF)▼
从陆地
(新疆喀什红层地貌,摄影师
赵来清)▼
到海洋
(年在南海探明的三沙永乐龙洞,其洞口直径米,深度超过米,是目前已知最深的蓝洞;从海面上看蓝洞呈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上方为探测设备;摄影师
骆云飞)▼
从高山
(珠峰,摄影师
OLEGARTEMYEV)▼
到低谷
(新疆独山子大峡谷,流水冲刷出的无数沟壑,从空中俯瞰居然构成了一颗“大树”;摄影师
刀哥)▼
从火山
(察哈尔火山,摄影师
刘晨)▼
到冰川
(西藏曲登尼玛冰川末端与冰湖的交界,摄影师
李珩)▼
从细流
(内蒙呼伦贝尔莫日格勒河中的一个小岛,形如丹凤眼,摄影师
钟永君)▼
到大河
(长江的上游沱沱河,青藏铁路大桥像一把梳子,轻轻划过母亲的发丝;摄影师
姜曦)▼
从沙漠
(西藏山南沙漠,摄影师
李珩)▼
到湖泊
(第1张为内蒙古扎兰屯市柴河镇月亮天池,摄影师
钟永君;第2张为泸沽湖,因水体透明度极高,以上帝视角观看,水下植物纤毫毕露,摄影师文军)▼
再加上经度、纬度跨度极广
使得中国动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
以植物为例,全世界22.5万种植物当中
中国占有3万个
是北半球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末次冰期来临时,北美与欧洲许多地方都被冰原覆盖,生存在中国的物种则逃过一劫,成为中国物种资源丰富的另一个原因;下图为安徽青龙湾的落羽杉,此处为引进物种,摄影师
蒋凌翔)▼
年前的中国东部
还曾广泛分布着鳄鱼、犀牛、亚洲象等大型动物
如果可以时空穿越
你甚至有可能在北京碰到一只野生大熊猫
(下图为拉萨拉鲁湿地的斑头雁;斑头雁可以飞越珠峰,堪称世界之冠,从呼伦贝尔到青藏高原都有分布;摄影师
李珩)▼
三大自然区划、多样的地形地貌
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便是中国的雏形
而更大规模的景观塑造
将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完成
正如著名地理学家葛德石(GeorgeCressey)所说
(转引自《中国环境史》)
▼
“中国景观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土壤、植物或气候,而是人民”
Ⅱ
4-6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
智人(Homosapiens)
来到了这片土地
一场充满力量与智慧的开拓
即将拉开序幕
(下图为晚期智人广西隆林洞人复原,由数字艺术家BabaNovac制作,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的不适,请谨慎阅读;根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辉教授的观点,有两批智人分别进入中国,第2批智人到达的时间较晚,可能2-3万年由滇西进入,之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在1.6万年前沿珠江进入两广,另一支沿长江进入四川、湖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由更早期的本土古人类连续进化而来)
▼
他们清理蛮荒,砍倒原始森林
他们四处扩展,试图驯服大江大河
他们想要成为这片沃土的主人
就必须在蛮荒中学会生存
战胜豺狼虎豹,以及击败同类竞争者
其成败关键就在于
掌握资源
1万年前
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土地
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沼泽
中国古人将要掌握的第一个重要资源
野生水稻
便生长其间
(关于水稻起源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议;下图为杭州西溪湿地,是南方现存为数不多的湿地景观之一,摄影师
潘劲草)▼
某位古人最先注意到了这种草本植物的特殊之处
在季风带来的洪水退却之后
他将水稻的种子播撒到遗留的泥滩中
一个月内就会陆续发芽
几个月后便可以收获满满
(杭州富阳丰收的水稻田,摄影师
潘劲草)▼
我们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毫无疑问的是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农民
更多人开始效仿他的创新之举
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的人造景观
稻田
若干年后它将遍布中国南方
(珠江流域的桂林稻田;山体的放射状效果,是因全景拼接导致,图片源自
AirPano)▼
与降雨充沛的南方不同的是
北方气候相对干燥
低矮的草地才是这里的主要景观
加之沿河分布的零星树木
使得远古时期的北方看起来更像是稀树草原
(类似稀树草原的景观,拍摄于新疆那拉提草原,仅作为参考;摄影师
李珩)▼
这里并没有野生水稻生长
但却有另外一类植物
稷(音jì,包括小米和黍shǔ)
它们可以自授花粉
也很容易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些特点让它对不同的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力
野生稷的分布范围比水稻还要更广
可以跨越中国南北方
几乎与南方水稻的起源同时
我们在北方的祖先也成功驯化了稷
种植稷的田地迅速扩张
并在数千年内都是北方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于稷起源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议;下图为河南信阳的农田,摄影师
焦潇翔)▼
南稻北稷
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种农业模式
不论这两种模式在未来如何竞争
它们都带来了另一种全新的景观
村落
为了照管田地上的作物
农民们在附近定居下来
并聚居在一起形成村落
(云南罗平县的村庄与田地,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公元前年的夏代
中国的村落可能已经达到个
而到了东汉
居住在村落中的人口有万
村落和农田一起
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景观
(贵州省丹寨的村庄与梯田,摄影师
姚朝辉)▼
村落的人口继续壮大聚集
又演变为
城市
(城市并非都由村落逐渐演化形成,而是有多种方式;下图为四川阆中古城,摄影师
姜曦)▼
从远古时期到17世纪
中国一共建了座大小城池
虽然历经战火、拆除、焚毁
仍有少量古城保存下来
成为现代中国的稀有之物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代,是成都少有的古城遗存;照片拍摄于年1月,摄影师
叶青)▼
这些古代城市
从最初就建立起了和村落的良好互动
城市居民产生的粪便会由专人在夜间收集
并送到村落中,再由农民撒入田间
人们称其为“夜土”
一方面它减少了对城市、河流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田也得到了养分补给
而作为回馈
那些有着充足肥料的村落
将向城市提供数量更丰富、品质更佳的农产品
(古代离城市近的农田往往产量更高,农民也更富裕,这与夜土有着莫大关系;下图为湖南凤凰古城,像这样临水而建的城市,如果不是有着恰当的处理,很快就会严重污染;摄影师
薛海阳)▼
中国古代城市尤以规模宏大著称
除却众人皆知的长安、洛阳、汴梁等超级都市
公元前年的郑州二里岗遗址
城墙周长长达7千米
是北京明清故宫的两倍
城市面积25平方千米
居住人口最多可达10万
像这样大得惊人的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
(人口数据有争议,本处数据来自《中国环境史》)
村落、城市的大规模产生
带动了中国人对木材的狂热需求
这是另一种非常的重要资源
木构架建筑在古代中国取材方便且施工迅速
再辅以砖、石等其他材料
就可以变为起居、休闲、顶礼之所
于是大量森林被砍伐
取而代之出现在中国地表之上的便是
千姿百态的木构架建筑
(北京雍和宫,因全景拼接,建筑物的边缘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从普通的住宅
(四川隆昌云顶寨,摄影师
李珩)▼
到帝王的祭坛
(中央的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从这张航拍图上还可以看出天坛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树木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包括那些精致小巧的亭台楼阁
(潮州西湖湖心亭,摄影师
陈冲)▼
甚至以沙土材料为主的福建土楼
其内部依然是土木、砖木混合使用
(福建龙岩永定承启楼,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外环为土木结构、第二、三环为砖木结构,第四环为祖堂,逐环递减、错落有致,是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余人;摄影师
在远方的阿伦)▼
中国古人喜欢将
多种多样的单体木构架建筑组合在一起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
蔚为壮观的建筑群
(颐和园,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建筑物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集大成者便是
北京故宫
余座不同功能的殿宇、房屋
共同构成了这个
占地面积72.5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群
(故宫,图片源自
BenjaminGrant)▼
Ⅲ
水稻、稷、木材等等资源
给我们带来的新景观已经非常惊人
而它们加起来也不及另一种资源的能量
即“人”
自从人类有了阶层分化
“人”对于“统治者”而言
都是与木材一样的可利用资源
中国将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年前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体系诞生
中国的统治者将比其他任何国家
都更容易调动庞大的人力
统治者坐镇宏伟的都城
用儒教统一全国的思想
不断启动那些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包括动用数万到数十万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中国是一个偏爱大型水利工程的国家,从著名的郑国渠、都江堰到现代三峡、南水北调,数量极多;下图为云南的溪洛渡水电站,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动用30万人修建长城
(“30万”仅为秦代,如果算上历朝历代的人工数量,将远远超过此数;下图为明长城,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动用70万人修建帝王陵寝
(“70万人”为《史记》所载修建秦始皇陵的人工,历朝皇帝陵寝修建人数不一,但多数都规模庞大;即便在中国历史上经常被人忽略的西夏,其王陵也大得惊人,总面积高达5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摄影师
刘夙培)▼
动用更多人力修建通达全国的道路
(秦代开始动用国家力量大规模筑路,道路宽阔,甚至还在道旁种树;汉代从长安向外辐射的“国道”达到7条,全国总里程超过3万千米,沿途还设众多邮亭、驿站、市场、兵营,以保证道路通畅,总之古代的道路系统是一个不弱于长城的大工程;我们熟知的国家级快递“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唐代道路系统发达的证明;下图为新疆巩乃斯的森林草原和公路,摄影师
刀哥)▼
动用数百万人修建运河
(隋代大运河的修建人工高达万-万;下图为广州猎德涌,当地人有在这里举办龙舟比赛的传统;摄影师
陈冲)▼
整体而言
中央集权为中国带来了长期相对稳定的环境
人口开始大幅增加
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认为
北宋时中国人口就已经突破1亿
更优质的水稻品种被引入中国(如占城稻)
大规模冶炼的铁制农具
让人们可以更轻易地砍倒森林、清理荒地
再加上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推进农业的扩张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杭州八卦田,为南宋时的皇田,皇帝每年会在此春耕开犁,以鼓励农桑;摄影师
祝嘉琪)▼
几乎整个南方都被开垦成了稻田
那些不易耕种的地方
也被“梯田”这种极具创造力的革新所突破
(元阳梯田,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北方的稷
则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失去了辉煌的地位
外来物种小麦成了最重要的作物
而从美洲传入的玉米、甘薯、土豆
也一样大行其道
(济南黄河边的玉米地,摄影师
赵欣)▼
外来物种在中国土地上塑造的景观
直到今天依然令人震撼
(新疆焉耆县的晒辣椒场面,摄影师
王威)▼
例如薰衣草、油菜花这样同时极具观赏价值的作物
更是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大热门
(这两种作物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引入;第1张为新疆伊犁薰衣草花田,摄影师
焦潇翔;第2张为门源油菜花田,摄影师刘晨)▼
畜牧业的壮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早在商代的甲骨上就记录了祭祀典礼上的牛使用量
头有9次、头有3次、头有1次
甚至还有一次多达头
其他动物如猪、羊也早已进入中国古人日常饮食
(西藏山南羊湖,羊群,摄影师
朗朗)▼
除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宗教对人力资源的调动也不容小觑
人们凿山裂石,修建大佛
(乐山大佛;摄影师
李珩)▼
中国东部几乎所有名山大川
不论山顶海拔米、米,还是0米
都广布寺院庙宇
(峨嵋山舍身崖,海拔超过0米,摄影师
姜曦)▼
在高寒的青藏高原
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对地表景观的影响更为显著
(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8世纪;摄影师
王璐)▼
信徒们完全自发地建起住所
多达上万间的红色房屋
形成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为新中国成立后产生,摄影师
在远方的阿伦)▼
远道而来西方传教士也同样虔诚
在鸦片战争后的年间
各式教堂很快遍布中国城乡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摄影师
陈冲)▼
Ⅳ
年前
殖民者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近代工业、商业广泛铺开
(上海外滩,画面中间为外滩12号,是近代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建筑物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再加上
39年前
一场开放的大幕徐徐开启
全新的现代科技、更加自由的市场
以及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对人力的极大调动
虽然在中华文明史上只是短短一刻
却是形成中国人造地表景观最关键的时代
我们开采矿产
(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矿区在地表留下的疤痕,图片源自
Google地球)▼
设立工厂
(上海吴泾化工,摄影师
蒋凌翔)▼
建立码头
向全球输出产品
(上海港口,每年处理7.76亿吨货物,相当于地球人类总质量的1.7倍;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我们经营大地
建立起机械化农田
(黑龙江的农田;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不断开拓新的工地
(在建的青岛海天中心,白光部分为塔吊,摄影师
孟涛)▼
各种全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商场
(浙江杭州来福士广场,摄影师
蒋凌翔)▼
剧院
(济南省会大剧院;摄影师
赵欣)▼
艺术中心
(河南省艺术中心;摄影师
焦潇翔)▼
写字楼
(北京银河SOHO,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建筑物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纪念馆
(李叔同纪念馆;摄影师
一乙)▼
博物馆
(台湾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摄影师
JasonLau)▼
体育场
(郑州航海体育场;摄影师
焦潇翔)▼
以及或疏或密的住宅楼
(以下两张都为广州的住宅小区,摄影师
NK7)▼
最终组合为一个个超级城市
(香港,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建筑物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
AirPano)▼
我们经营海洋
在海面上布起风电涡轮
(上海附近东海上的风电场,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留下密集的航道
(山东半岛沿岸的航路,船只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黄线,图片源自
NASA)▼
开发全新的岛屿
(南海渚碧礁的施工卫星图,拍摄于年6月;图片源自
DigitalGlobe)▼
我们建设高铁
(郑州动车段,箭在弦上;摄影师
焦潇翔)▼
将公路通达四方
(济南二环西路立交,摄影师
赵欣)▼
跨越海洋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摄影师
孟涛)▼
穿越沙漠戈壁
(柴达木盆地的公路,摄影师
刀哥)▼
建立起汽车王国
(重庆长安汽车厂,摄影师
NK7)▼
Ⅴ
这就是中国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上述语句出自歌曲《我的祖国》;下图为天山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流,摄影师
赵来清)▼
所以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
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伊懋可《大象的退却》、科学出版社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古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演变》、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本文来源:星球研究所(xingqiuyanjiusuo)
中国五千年历史预言,隐藏着的天大秘密!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导读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宋朝的《梅花诗》,再到明朝的《烧饼歌》,每一个汉人统治的长治久安的朝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准确而系统的预言。更为神秘的是,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每一个真命天子的身边谋臣又都是道士。
这似乎是每一个古老民族留给我们的共同神话,也是千古以来最神秘的预言。神何时回来?在这段等神归来的日子里,人类社会将发生什么?一个个古老的文明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中间这段巨大的空白。也许我们还需要从中原这片神秘的土地和她详尽的史料、绵绵不绝的文明历程中寻找答案。
一、“今年祖龙死”公元前年,十月。旌旗蔽日,车马辚辚,秦始皇率领着他庞大的文武百官和侍从队伍离开咸阳,踏上了第五次巡行天下的征途。当秦始皇最后回望咸阳城那巍巍宫殿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这一去,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一年前秋天的夜晚,秦始皇的一位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一个人手持玉璧拦住他的去路说,“请替我把这块玉璧交给始皇。”又趁便说道:“今年祖龙死。”使者很奇怪,正要问个究竟,这人把玉璧放在地上就不见了。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把事情经过报告给始皇,始皇默然良久,后命人到御府一查,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八年以前他出巡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儿。
车马在寒冬的风中缓缓前行,苍茫大地,衰草枯杨。曾经威武刚烈的秦始皇如今已近油尽灯枯。回想当年一统天下、叱诧风云的豪情,始皇的心中恐怕也不能不感叹人生的短暂。在死神面前,人实在是太微渺了。他想起了那因为谏阻他活埋儒生而被发配到上郡和蒙恬一起镇守边关的长子扶苏,就写下诏命给扶苏说:“请回咸阳治丧。”始皇可能终于想通了那句莫名其妙的“今年祖龙死”到底是什么意思。“龙”者,被称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是也。“祖”者,始祖是也。“祖龙”不就是指他秦始皇吗?
大限已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就这样死了。他所最宠信宠愛的三个人--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立即就背叛了他。他们篡改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并扶立胡亥为帝,这就是秦二世。
二、“亡秦者胡也”秦二世是个只知吃喝享乐的花花公子,不但没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其奢侈荒淫犹有过之。就在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百姓群起而响应。原来的六国诸侯后代纷纷复国,刘邦和项羽也各自拉起了一支人马。
二世三年,秦王朝的天下早已支离破碎。赵高这个祸国殃民的太监,蒙蔽了秦二世整整三年,耍弄权术整整三年,安享富贵也整整三年。如今大势已去,赵高深恐二世追究他的罪恶,在耍弄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游戏后,命阎乐在望夷宫刺死了二世。随后,赵高召集诸位公子和大臣说,“秦国本来是个诸侯国,因为始皇统一了天下,所以称帝。现在六国纷纷复国,秦国的地盘是越来越小了,再顶着个皇帝的空名儿不合适,还是称王吧。”
就这样,赵高立了子婴为秦王。秦始皇要传之子孙,万世不绝的帝位就画上了句号。这又应验了一句曾让秦始皇寝食难安的预言--“亡秦者胡也”。那是在秦始皇称帝六年,正当春秋鼎盛时,被派出去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的谶讳:“亡秦者胡也。”始皇认为定然是胡人匈奴为患,于是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谁知天道玄远,若隐若现,预言的实际意思是,“秦王朝将亡于二世胡亥之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这两则预言,其准确程度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且慢,中华民族的智慧似乎要在这一点上一再展现出她的神秘不凡来。
三、姜子牙:《乾坤万年歌》就在二世死前的几个月,秦国著名将领章邯统领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的巨鹿城围住了刚刚复国的赵王歇。章邯本人身经百战,手下又有英勇善战的名将苏角,足智多谋的名将王离,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前来救援赵国的诸侯结成十几座营垒,却没有一人敢与秦军决战。
就在这时,项羽挺身而出,和楚军一起抱着“此次决战,不胜则死”的决心渡过黄河。随后破釜沉舟,烧毁军营,只带着三天的干粮,向秦军冲去。项羽身穿红色战袍,骑乌骓马,手持长戟,带头冲锋陷阵,当者披靡。虽然秦军有三十万之众,而楚军只有七万,但装备精良、久经战阵的秦军做梦也没有想到,项羽的军队作战英勇,气势如虹。身穿黑衣的秦军,很快被身穿红袍的楚军分割、包围、歼灭。战鼓之声惊天动地。那些做壁上观的诸侯军队一个个伸出舌头、屏住呼吸,看着这场极其惨烈的战斗。狭路相逢勇者胜,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苏角兵败身亡,全军覆没。项羽命令士兵饱餐一顿之后继续進攻。楚军一路兵不留行,长驱直入,锐不可挡,九战九胜,生擒王离,章邯大败而逃。
项羽随后召诸侯相见,大家都跪在地下爬着進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诸侯的军队分路進兵,很快就攻灭了秦国。鸿门宴后,项羽封了刘邦等十八人为王,又自称西楚霸王,兵威之盛、天下莫及,一时无人敢与争锋。
谁料历史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被发配到蜀中的汉王刘邦得到了在项羽那里郁郁不得志的韩信,筑坛拜将。韩信不负刘邦所托,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虏魏王豹,擒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最后在九里山摆下绝机阵,十面埋伏,杀尽楚军数十万。
项羽数度冲击,无法冲出重围,乃退回垓下。当夜,项羽听到四面都是楚歌之声,大惊失色道:“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吗?”随着他南征北战的美人虞姬手捧一杯酒献给项羽。项羽一饮而尽,仰天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歌罢,拔剑自刎。
第二天清早,项羽率领衷心追随他的最后八百壮士突出重围,来到乌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足以称王。请大王速速渡江吧。”项羽眼望着大汉追兵的滚滚烟尘,苦笑着说,“当年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征,而今一个人都没有回来。我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啦!”他把战马送给了乌江亭长,徒步与汉兵交战,力杀数百人,最后自刎身亡。
“虞兮一剑霸图空,原草千年带血红。子弟八千消灭尽,独留荒冢纪秋风。”西楚霸王就这样死了。在当年分封诸王、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他根本就不是天命称帝之人。无论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还是拔山扛鼎的项羽,人力再大,也无可回天。
让我们在乌江边上,再把时间倒转八百年,回到商朝末年的渭水之滨。周文王在这里请到了元始天尊的弟子姜子牙,并以师礼视之。正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预言--《乾坤万年歌》,预言了从周代以后数千年的王朝兴替。对于周朝到汉朝的历史,姜子牙写道:“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第一句“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指周朝享有八百年的天下。第二句“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其中“串去中直”是个字谜,谜底是“吕”,这里指大商人吕不韦暗中用自己的儿子篡夺了秦王天下之事(其事详见《史记.吕不韦列传》)。“春禾换日头”也是字谜,用“禾”换去“春”下的“日”,谜底是“秦”,表示秦国一统天下。秦国统一只有十几年,这就是第三句中所说的“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最后一句,“卯坐金头带直刀”也是个字谜,正是繁体的“刘”字。《史记.项羽本纪》上也记载说,刘邦破了咸阳后,屯兵鸿门,范增对项羽说:“刘邦的云气五色斑斓,呈龙虎之状,这是天子的瑞气啊。必须马上杀掉他。”项羽于是设鸿门宴,欲杀刘邦,谁知王者不死,最后刘邦还是全身而退了。
四、诸葛亮:《马前课》汉朝建立四百年,历经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乱国,天下再度大乱,几十路诸侯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刘备寄居新野,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后得徐庶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感刘备诚意,出山辅佐,大展经纶补天之手: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接着席卷荆襄、夺取西川、东川,让刘备在西蜀称帝。
诸葛亮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官方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上也记载着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的宏论。后人在佩服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时,可能不会料到,他是个和姜子牙一样的预言家,并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系统预言身后朝代兴衰的《马前课》。该预言一共十四卦,每一卦讲述一个朝代。
清朝光绪年间,白鹤山的老和尚守元逐条破译了《马前课》中一直到光绪以前的预言。他破译的关于清朝的预言说:“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守元和尚解释道:“‘水月有主’是个‘清’字,‘古月’是个‘胡’字,胡人为君,殆亦天数不可强欤?”随后他又自述道:“老僧生于嘉庆十年(公元年),今年八十有六,过此后不敢妄议。”如果这个老和尚再能等上十几年,就会亲眼看到年的辛亥革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黯然退位,对这一课的解释就会完整了:“统”指“宣统”,“十传绝统”是指清朝从顺治入关称帝到宣统一共经历了十个皇帝。
对于清朝的预言是《马前课》的第九卦。第十卦就是关于中华民国的了。预言上说:“豕后牛前,千人一口”。“豕”是“猪”的意思,应在“辛亥年”,“千人一口”是个“和”字,应在宣统退位后,孙中山缔造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
就在诸葛亮仙去以后,三分天下归于一统。随之而起的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国力大衰。北方匈奴乘机而起,灭掉西晋,开始了北有五胡乱华,南有东晋偏安的百年混战,接下来就是征尘不断,长达一百六十年的南北朝对峙。公元年,北周皇帝的岳父杨坚篡位后建立隋朝。二十六年以后,因隋炀帝奢侈无度、横征暴敛,李渊在太原起兵,同年攻破长安,一年以后隋朝终于被唐朝取代,应了《马前课》中的预言“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十八男儿”即“十八子”,为“李”字)。
五、李淳风和袁天罡:《推背图》无论《乾坤万年歌》还是《马前课》,其预言之准确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中华历史那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这样伟大的预言家竟然是每个朝代都出现一个!
李渊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扫清七十二处狼烟,收伏一十八处蛮洞,改号武德,建文学馆以延一十八学士,造凌烟阁以绘二十三功臣,任用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为宰相,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太宗皇帝手下的司天监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写下了《推背图》。
唐朝和五代年间,《推背图》在民间已极为流行。正史《旧唐书》记载:唐太宗看到一本《秘记》上说:“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就召见李淳风,询问详情。李淳风回答说:“臣据像推算,其兆已成,而且此人就在陛下的宫中,身为您的眷属,三十年后当称帝,并诛戮您的子孙。”太宗说道:“那么把可疑的人都杀了,怎么样?”李淳风回答说:“这是天命,无可祈禳回避,且王者不死,白白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三十年后,此人年纪大了,就会仁慈起来。现在如果杀了她,上天还会让她转生称帝,三十年后她正当壮年,性情更为狠毒,您的子孙就都会被她杀光了。”太宗觉得有理,就没有再追究下去。
李淳风随后将未来推算到了一千多年以后,并上呈太宗皇帝御览。预言以谶、颂和图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传说当李淳风推算到第59像的时候,他的好友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后背说:“天机不可泄漏,就推算到这里吧”。于是李淳风就把此事画作了最后一象,并题诗说:“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这部预言也就因此称为《推背图》。
《推背图》中对于武则天称帝和安史之乱等的预言准确得几乎让人怀疑是后人在历史过后伪造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最流行的版本--清朝顺治年间的才子金圣叹亲手注释的《推背图》吧。
《推背图》第三十四象的谶语是“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又有颂诗说:“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
年初,洪秀全在广东金田发动起义后,一路北伐,于年攻克南京,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执白旗的北王韦昌辉屠杀了东王杨秀清全家及其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随后,洪秀全又将韦昌辉及亲信多人处死。《推背图》第三十四象就是对这段历史的预言。“头有发”指太平天国的民众留长发,但不按满清规定结辫,被称为“长毛”。“衣怕白”和“太平时,王杀王”“洪水滔天苗不秀”都喻指天王洪秀全让北王韦昌辉屠杀东王杨秀清之事。“五色章成裹外衣”:此句意指太平天国以五色旗为标志。“中原曾见梦全非”指太平天国最终败于曾国藩的湘军手下。
死于清朝初年的金圣叹当然无法批注这件他死后整整年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但李淳风和袁天罡何以对历史有如此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却成了一个最大的谜团。似乎对他们这些跨越时空的先知来说,未来一览无遗。
六、邵雍:《梅花诗》就在李淳风写下《推背图》大约年以后,凶恶奸诈的大将军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己登基,改国号为梁,开始了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到公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大宋。50多年以后,到北宋真宗四年,在河北诞生了一代伟大的易学家邵雍,他以十首诗预言了身后直至今天的历史大事,总名《梅花诗》。
宋朝是中国所有统一王朝中最弱的一个。北宋刚刚建国就向辽国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北宋末年,女真族人崛起,打败辽国后在黄龙府建立了金国。公元年,金国平灭辽国,随后就把兵锋直指大宋,两年以后在靖康俘虏了宋朝的徽钦二帝。这就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的“靖康耻”。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泥马渡江,在南京建立了南宋政权,后迁都杭州。大约年后,南宋被忽必烈的铁骑征服。公元年,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赵丙投海而死,其他随身将士和皇妃也都被飓风淹没在大海中。对于这段历史,《梅花诗》中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以及“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来预言。其中“山河虽好非完璧”指北宋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事;“黄金”者,定都黄龙府的大金是也。“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北宋在公元年建立政权,至公元年灭亡,共享国祚多年。“长天碧水叹弥弥”喻赵丙投海而死。
七、刘伯温:《烧饼歌》忽必烈定都北京,建立元朝,灭亡大宋后又享国祚70年,至公元年被明太祖朱元璋所灭。朱元璋改元洪武,定都南京,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大明朝。明太祖手下的大谋士刘伯温也是个预言家。有一次太祖正在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内监报告刘伯温求见。太祖就把烧饼扣在一个碗下,然后让伯温進来。太祖问伯温:“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伯温掐指一算,说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是个烧饼啊。”太祖大惊,没有想到刘伯温的推算其验如神,就开始向他询问身后大事。君臣彼此问答,一直讲到今天历史上将要发生的大事,这就是《烧饼歌》。
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宋朝的《梅花诗》,再到明朝的《烧饼歌》,每一个汉人统治的长治久安的朝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准确而系统的预言。更为神秘的是,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每一个真命天子的身边谋臣又都是道士。
中国啊,这片被称为“神州”的神秘土地,难道真是神选中的土地,以那一个个精心策划的预言为蓝本,在这里上演了三千多年蓝天为幕,黄土为台的历史剧吗?他难道仅仅是为了教导我们“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还是警示我们神以他无边的法力智慧操纵着历史前行的每一个脚步?
“神走了,神还会回来。”难道神真的走了吗?还是他化作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次次乘愿而来,帮我们书写历史,一步步地带着我们走向一件最后注定要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
限于篇幅,对于秦汉以下的历史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展开去讲。对于每一则预言,也只解释了其中很有限的部份,主要集中在该预言已经在社会上大面积流传后发生的历史大事对预言的应验,所以读者可能会发现整个文章描述的历史年代会有跳跃。
每个朝代一个系统预言的现象,却是非常发人深思的。这种现象在其他文明古国都没有,这就尤其显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来。尤其是这些预言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预测又与历史几乎没有任何出入,这种跨越时空的先知难道不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科技吗?
广陵骑士团
(长按图片后,点击识别图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zyfb/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