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都学林,景贤毓英
棠湖小学是一所
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
四月,满园春色
一场盛大的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会议
又有什么精彩内容呢?
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年4月,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主办、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年成都市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学术年会”,以“我的教学主张及践行”为主题,在棠湖小学(数学专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语文专场)、双流中学(化学专场)三个分会场亮剑!
今年是双流从年开始设立名教师工作室的第十个年头。历经十年磨剑,通过这个共建、共享、共赢、共成长的平台,双流名师工作室从当初的5个工作室25名学员,发展成现在的27个工作室名学员(其中在研学员名、已结业学员名),他们分布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各学段各学科,已然成为双流教师赋能成长训练营,名优教师孵化地。这既是我区大力实施“名师倍增”计划的有力见证,“我的教学主张及践行”主题更是彰显了双流名师独特的教学话语和教学风格,这是双流教育品味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年会邀请了苏浙闽三地的教学一线专家与双流名师齐聚一堂,通过课堂展示、研讨交流、专家主题报告、学术沙龙等环节,让名与会同行感受到了既是教育教学参与者、见证者,也是教育教学贡献者、受益者的深深情怀!
多名心怀热忱的教师
齐聚在棠湖小学
参与本次学术年会(数学专场)
交流分享,感悟新知
棠湖小学数学专场
1莅临本次年会嘉宾
●●名师荟萃齐聚棠小●●
特
邀
嘉
宾
仲广群
小学“助学课堂”的创建人
正教授级高级教师
江苏省特级教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总校长
南京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曾主持过多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两次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现主持的小学“助学课堂”研究,是南京市“金陵新课堂”的重点推广项目,在国内拥有多所实验学校,两万名实验教师,并受邀去美国在第七届国际数学教学研究会上做专题报告。
参
会
名
师
邱刚田
QiuGangTian
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教师
成都市教育学科(技能)带头人
李顺榕
liShunRong
棠湖小学校长
全国科研型教师
四川省骨干教师
成都市青年优秀教师
双流区数学、社会学科带头人
冯之刚
FengZhiGang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导师
双流区研培中心小学室主任
罗宗绪(左一)
LuoZongXu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成都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
成都市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专家
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导师
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李中军(左二)
LiZhongJun
四川省特级教师
成都市优秀教师
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导师
郭飞
GuoFei
双流区名教师冯之刚工作室学员
双流区学科带头人
双流区优秀青年教师
双流区优秀班主任
双流区师德先进个人
双流区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主持人:李志江
成都市双流区研培中心数学教研员
今天我们相聚在棠湖小学,一起参加年成都市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学术年会,上午将由双流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郭飞老师,以及“助学课堂”创始人仲广群老师为我们带来践行自己教学主张的课堂展示。
2献课交流
●●献课展风采交流共提升●●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授课人:郭飞
班级:四年级12班
郭飞老师和四年级1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展示课。
郭飞老师提出问题
郭飞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五根长度不一、颜色各不同的小棒,向同学们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问题,让孩子们使用小棒围三角形,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每种摆法与结果。
同学们认真地用小棒围三角形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
接下来是小组汇报的环节。小组代表上台将自己围成的三角形与围不成三角形的情况进行对比展示,并说出自己的理解。郭飞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展示作一个小结:看来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郭飞老师组织同学小组讨论
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出了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利用这个结论,我们就可以判断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郭飞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
“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通过在导学单上写出算式、观察分析算式、得出结论以及和同桌交流几个环节,不难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以致用
接下来,郭飞老师提出了一道生活情景题,让同学们将学科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猜想和验证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学科知识。
总结提升,巩固知识
本堂课将“探究”与“发现”贯穿始终,课堂最后郭飞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本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梳理,既让学生得出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也为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台下听课的老师认真地做笔记
《解决问题的策略》
授课人:仲广群
班级:五年级8班
仲广群老师和五年级8班的同学们为与会者带来了带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展示课。
仲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仲广群老师通过两个小游戏导入课堂教学,并在同学们表达自己观点时,提出让孩子们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课堂上形成了积极的互动交流氛围。
仲老师提出问题
紧接着,仲老师通过提出两道题目结构相似,但解题思路完全不同的时间计算题,带领着同学们一起探讨“正推”和“倒推”这两个解题思路的差异及运用。
小组讨论,总结分享
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解答这两道题的方法有何不同,并总结为什么会不同。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紧接着,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了小组的讨论结果,并邀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或纠正,在课堂上形成了轻松欢快的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最终同学们得出:在题目中前提已知、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要正着去推算问题;在结果已知、前提未知的情况下要倒着去推算问题。接着仲广群老师用同样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玩课堂小游戏,探讨解答了5个运算题,并从中总结出规律,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了解题的思维。
为他人精彩总结鼓掌
在棠湖中学实验学校语文专场上,我校语文教师、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导师罗莉,也带来了精彩的语文课堂。
《读读儿童故事》
授课人:罗莉
班级:二·四班
一路书香,一路阳光,阅读,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带孩子们来到更广阔、更神奇的天地,也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课前三分钟
以生为本的课堂,从课前三分钟微课程演讲《白露》拉开了序幕。“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节气……”张译兮小朋友稚嫩的声音清晰传达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张译兮《白露》
罗莉老师引导孩子们从《七色花》故事中主人公的7个愿望里梳理出《七色花》的目录,并通过视觉化的策略,将抽象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图案,引导学生去发现故事叙述顺序和故事结构。课堂上,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小目录,同时也拼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七色花世界。
课堂互动
孩子们多元对话让灵动的思想碰撞交融更加丰盈,形式多样的“读”也让阅读落在文本处。在罗莉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分享、更学会了感悟。
3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经验分享●●
在研讨交流环节中,仲广群、冯之刚和郭飞就《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两堂展示课以及从课堂中感受到的教学主张做研讨交流。首先由仲广群和郭飞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作阐述。
郭飞
郭飞老师从深度教学主张出发,阐述了深度解决问题、深度组织教学设计和深度组织活动的课堂设计与思考。
深度解读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教材有三个问题串,一是“用小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与同伴交流”。在这个问题串,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特别是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长的那根小棒的情况,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深度设计教学
本课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也就是说本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索过程,最后得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我的设计思路紧扣“探索”与“发现”这两个关键词,为学生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吗?
探究二: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它们的长度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深度组织活动
在本次课堂中,交流活动贯穿本堂课始终,有两次小组交流,两次同伴交流。通过充分的交流,想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获取自己未发现的信息;二是通过交流活动,将学生脑海里形成的认知进行梳理与表达。
深度安排练习
本堂课的4道练习,分为四个层次,4道练习都紧密围绕“三角形边的关系”。学生在此之间,已经经历过探究活动,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等知识。学了本节课以后,学生在后边还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因此,本节课既承接了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联系。
仲广群
仲广群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仲广群老师表示自己的课堂设计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yfyl/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