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落叶或常绿灌木,“悬钩子”出自唐代陈藏器撰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年)的《本草拾遗》,别称三月泡、四月泡、山抛子、刺葫芦、山莓、木莓黄莓、大麦泡等。茎直立,有钩刺,幼时有绒毛。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中脉及叶柄常有小钩刺。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上,白色,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熟时鲜红色,多汁。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于向阳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根性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淤、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风湿腰痛、痢疾、遗精、毒蛇咬伤、闭经痛经、湿疹、小儿疳积等症。
在农村的大路边,在山坡的杂灌丛中,在竹林底下,随处可见悬钩子的身影。小时候水果的匮乏,农村的小伙伴就自己想办法去寻觅,这悬钩子也是其中经典的一款野果。其实这是一大类,还包括了粗野悬钩子、梨叶悬钩子、茅莓(小叶悬钩子)、空心泡、飞龙掌血等相似的野果(都是悬钩子属Rubus)。这一类野果植株和叶子上都有小尖刺,采摘的时候要非常小心谨慎,不然就容易被尖刺扎到,得不偿失呢。有时候会用竹竿在远端开个叉,把手够不到的悬钩子果子折下来;有时候用镰刀直接砍出一条路,伸手能够到去摘果子,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果子多的时候能摘到满满一筐,还能拿回家慢慢品尝呢,劳动得来的果实特别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