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成飞已经具备了3条歼-20战斗机的脉动生产线,预计年产量高达36架以上,中国五代机也开始了“下饺子”。据悉,目前开始量产的歼-20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仍为涡扇-10B的改进型号(涡扇-10C),峨嵋发动机迟迟未能列装。太行系列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确实使得中国摆脱了俄制发动机的束缚,但是歼-20战斗机何时能够配备上大推力矢量发动机依旧牵动着国人的内心。
在10几年前,中国自行研制太行发动机时遇到了瓶颈,因此无奈为歼-10战斗机开始引进俄制AL-31FN发动机,然而俄罗斯却对出口中国的发动机的数量进行限制,最终造成了国产歼-10战斗机早期产量不足。而今天中国已在航空发动机上投入亿人民币,涡扇-10B已经成功列装部队,但是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却直言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至少落后美俄20年以上!
图为涡扇-10B发动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立足于太行发动机的研制,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封锁,走了不少弯路。涡扇-10发动机的整体构架来源于美制CFM-56民用发动机,通过反测量仿制一个发动机确实简单,但是当时的中国虽然有了硬件却吃不透和美制发动机配套的数控系统(FADEC),最终无奈涡扇-10A发动机采用了俄制AL-31F发动机上较为简单的液压-模拟电子系统,俄系软件驱动美系硬件的兼容问题可让今后的中国有苦难言,直到具备FADEC系统的涡扇-10B问世才得到解决。
发动机的FADEC系统其实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机械化液压向信息化数控的转变。印度的苏-30MKI具备矢量发动机不假,但是其没有配套的“飞-火-推”一体化系统,说白了就是发动机尾喷口的的矢量调节全靠飞行员手动完成,毫无疑问实战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处。据相关消息透漏,目前峨嵋发动机遇到的瓶颈就是“飞-火-推”一体化系统处于脱节状态,但是好消息是涡扇-10B的问世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该技术,目前歼-20战斗机采用涡扇-10B的改进型或许也是为了求稳,给峨嵋发动机的的研发再争取一点时间。
图为歼-20战斗机关于中国航空发动机较为落后,甘晓华院士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在过去没有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军工产品主要以仿制苏联为主,坦克大炮进行逆向还原较为简单,但是航空发动机就算仿制出来,也不懂其原理,经常造成连维修保养都不会。所以说中国在发动机的研制上赶不上美俄也情有可原,毕竟美俄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而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歼-20战斗机配备涡扇-10C发动机确实不算完美,但毕竟是一颗“中国心”。之前众多媒体猜测中国会为歼-20战斗机配备苏-35的S发动机,则完全是多虑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确实落后,但中国一定不会驻足于当下。近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已经走向正轨,国家投入高额专项研发经费也证明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工程,航空发动机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定能赶超美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