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米
来源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前几天,有网友po上一段视频,家长骑电动车带着孩子,起步太突然,惯性的原因孩子从后座跌落在地,然而,骑行的家长却浑然不知,踉跄爬起来的孩子只能在雨里一路追着车奔跑。后车一路护送着孩子、狂按喇叭,家长才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事情不对。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人大惊失色……停下车来的家长没有关心孩子是否受伤、没有急于安抚、更没有为自己的粗心自责。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猛踹了孩子一脚,把孩子掀翻在地。这完整的过程,恰巧被后车的行车记录仪逮了个正着。看得网友愤怒不止,要不是隔着屏幕,想分分钟回敬孩子家长一拳。“这是什么脑回路?简直不配做家长!”“气死了!不该先关心下孩子,紧紧抱住她吗?”“做父母不用考试,真是一件糟糕的事!”也有网友一针见血,解读了这位家长的内心活动:因为孩子的跌落让他感到丢脸,窝火的情绪无处发泄,只能转嫁到无法反抗的孩子身上。“你怎么可以掉下来?”“你怎么可以不听话乖乖坐好?”“你怎么可以让我在大街上下不来台?”因为自己面子挂不住,就抓起孩子来为自己的坏情绪买单,被当做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孩子,内心实苦。0父母的坏情绪,为何刹不住车?诚然,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为人父母尤为焦虑。朝九晚六的事业要打拼、学龄的孩子要养育、年迈的父母要照顾,已然成为全家的砥柱,只能咬牙坚持,为生活奔走,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有句话说,中年人的崩溃都在一瞬间。当各方面的压力不断袭来,而情绪又得不到及时疏解的时候,往往就在一个小的爆发点全部发泄了出来,而迁怒到孩子身上。确实,养育过程中,有些父母会一边觉得辛苦,一边又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隐秘的角落》中,离婚后的周春梅独自抚养儿子,凭借自己微薄的薪水,只身扛起生活的所有压力。她不辞辛苦往返于远距离的家和工作场所之间,只为给孩子做顿新鲜又营养的饭;她拒绝忠厚的男领导的追求,只为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她为儿子倾注了全部,只是,她的付出不是完全没有要求的,她对儿子有着很高的期许,她要求孩子完全听从自己、用成绩来回报自己。一次,在儿子拒绝立刻喝掉热牛奶时,周春红心里压抑的痛苦终于全部决堤。虽然她也知道造成她困境的原因不是儿子,但她还是因为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而感到恼火愤怒,对着孩子歇斯底里。对她来说,儿子不仅是她的寄托,更是她的作品,是一份拿来在人前炫耀的“成绩单”。这份高期许让她不允许自己对孩子失控,否则,她的情绪就会立刻决堤。其实,我们在孩子面前暴躁易怒,很大一个原因正是太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而非一个独立的人。就像周春红一样,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对生活的期许全部映射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也因此不允许孩子失败,不接受孩子做不到。02那些被当做情绪垃圾桶的孩子,后来怎样了今年的脱口秀大会中,李雪琴脱颖而出。她的幽默搞笑给大众带来了很多欢乐,然而,她的童年却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她曾在节目中自我调侃:“我妈是我带大的”,这句玩笑话的背后,透着童年时经历过的辛酸。父母离异之后,李雪琴跟着母亲生活,她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容易焦虑、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这段失败的婚姻也促使她的坏情绪达到了顶峰,李雪琴则被迫成了母亲随时宣泄情绪的垃圾桶。那段时期,还是个孩子的她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得不对惹母亲不高兴,这段经历也让她变得越来越敏感,学会了察言观色,习惯性地讨好他人、压抑自己,甚至一度患上过抑郁症。家本该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则应是港口里最坚实的庇护。然而当父母情绪不稳定,反向将垃圾情绪倒向孩子时,家就变成了风暴高压的中心,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会被侵蚀,无法和父母建立起亲密链接。有困难自己扛、有心里话不敢跟爸妈讲,在本该被家人关爱的年纪,活成了“孤立无援”的状态。爱的缺失,将会是孩子内心无法被填满的黑洞。甚至,父母情绪不当的发泄,也容易造成孩子以暴制暴的处事方式。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父母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孩子习得的第一手资料。曾有一则公益广告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一点:当父母用谩骂的方式宣泄情绪时,孩子也会模仿这种方式;当父母用拳脚解决问题,孩子也会如此对待别人。03坏情绪本身不是错,处理不当才会酿成错人人都有情绪,父母亦如此,坏情绪本身并不是错,如何释放宣泄、不误伤到孩子才是关键。.父母也是人,接纳自己有情绪其实,正常情况下在孩子面前父母往往比较克制,生怕自己的心情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小心翼翼地克制隐忍,不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有情绪,有时也是一种反向“强调”,过度追求完美,反而越容易爆发。父母不是神,有情绪在所难免,不如放下戒备,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只有接纳自己是有情绪的人,才能轻松地面对情绪、解决问题。2.有情绪,硬憋不如适当发泄有时觉得,万事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不然。情绪不会因为隐忍不发而自己消解,未被解决的问题会在内心积压,一旦被引爆,杀伤力只会更大。正如《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曾提到:将恐惧和愤怒归结为无助益情绪,无助益情绪如果不释放出来就会反刍。所以,处理负面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不是硬憋内化,而是发泄出去。有情绪,适当地表达出来,会对心情有着舒缓作用。3.一旦迁怒了孩子,要及时道歉,向孩子表达爱道理都知道,只是到了情绪爆点,可能真的控制不住。其实,一旦迁怒了孩子,自责也大可不必,及时做好补救才最为重要。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的,对他来说,比起被父母迁怒,他最怕的是父母不再爱自己,抛弃感才会击溃孩子最后的防线。及时向孩子道歉,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生气迁怒是因为爸爸妈妈心情不好,而不是因为不爱你。给孩子吃下“爱”的定心丸,才能最重要的。04教育学家尹健莉曾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其实,父母不一定要保持高高在上的俯视,也不必担心放下姿态会让自己的威严受损,对孩子适当示弱,其实也更容易拉近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适当地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情绪,也看见自己如何应对情绪,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言传身教。正如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的那样: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正确对待情绪的方式,更容易成就孩子健康的性格和更好的未来。*来源简介: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