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内容回顾:伊阙之战姚襄大败,只得逃往北邙山。盘踞城内的周成向晋军投降。桓温入驻金墉城,率幕僚前去拜谒西晋皇陵,并令人修缮陵墓。这时他获知殷浩病逝,一时心生感慨。漫步金墉城,他又想起了西晋重臣王衍。在向河洛进军的途中,记室袁宏曾因评价王衍的事遭到他的严厉训斥。这天饭后他来到幕僚的住处,展现出他性格的另一面。
◆本节内容简介:姚襄兵败伊阙后抢渡黄河,越太行进入到河东地带。归秦的旧部尹赤回归,他又主动结好割据并州的后赵旧将张平,实力得到恢复他便将目光瞄准一河之隔的关中。为争取关中羌族的支持,在攻克匈奴堡后,他不惜将秦平阳郡守苻产及被俘秦军悉数坑杀,又焚烧苻生的诏书、斩杀秦使臣。寒食节这天,他和弟弟姚苌等来到黄河壶口,眺望对岸的关中。
★故事发生时间:年三、四月。地点:河东。
姚襄在伊阙被桓温打败,连夜逃往洛阳城北的邙山。他一面收集部众,一面紧急派人控制附近的黄河渡口,于次日北渡大河,再一次进入到河内地带,紧接着经轵关道向河东进发,抵达平阳。
时下的平阳,为后赵旧将张平的势力范围。苻秦开国不久授予此人大将军、冀州牧的头衔,但他后来又接受了燕国并州刺史的委任。目前他掌控着并州一带的三百多处坞堡,拥众十万余户,实为割据一方。
平阳南面的襄陵(今山西襄汾县地带),则由姚襄的旧部尹赤占据。四年前,尹赤在河内跟首领姚襄离散,他率部穿越太行山来到河东,宣布归顺苻秦,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尹赤的这个刺史头衔,也只是个虚名。抛开张平不说,他的北面有苻秦宗室平阳太守苻产扼守匈奴堡,南面的要隘裴氏堡也另有他人驻防,这些兵马都受驻屯蒲阪的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节制。老东家到来后,尹赤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归队,姚襄的实力得到了增强。
张平坐不住了。他趁着姚襄立足未稳,发兵攻击,将其打败。吃一堑长一智,一向自视颇高的姚襄这一回放低了身段,主动派姚苌和权翼带着丰厚的礼品去晋阳面见张平,向他说明羌族部众只是暂时栖身于此,将尽快回归关陇,绝无染指河东之意。张平尽管将信将疑,但他这几年周旋于秦、燕之间,尝到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好处,觉得不妨听其言观其行,暂无必要跟姚襄这个流人火并,便同意罢兵休战。姚襄还提出愿跟他结为兄弟,他也答应下来。
羌族部落首领姚襄
黄河流至晋陕之间,自北向南在秦晋大峡谷中穿行,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大河不仅分出了晋、陕,而且还有了河东、河西之谓。进入北屈(今山西吉县地带),河床变窄,被收拢起来的河水陡然跌向下面数十米的深槽,犹如进入到一个“壶口”,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相传这里是大禹治水的起点。
今年正月,江左建康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年满十四岁的东晋皇帝司马聃开始亲政,改元升平,将嫔妃何氏册立为皇后。这位皇后是上一年去世的辅政大臣何充的侄女。皇太后褚蒜子归政后徙居崇德宫。
进入二三月,年轻的羌族首领也在为实现自己的立国梦想而拼搏——他要带领部众西渡黄河,向苻秦发起挑战。
今天是寒食节。姚襄早起去林中练了一回剑,又吹了一阵笛,然后回到帐篷内。看见姚苌和权翼正在等着自己一块吃早饭,他说:“你们吃吧,今日不必管我了。”
权翼笑着说:“今日寒食,禁烟火。这些都是尹司马昨日就让人做好的呢。”
姚襄往案头上扫了一眼,果然都是提前蒸好的冷面食。它们被捏成飞燕、瓜果、花卉等形状,别具情趣和风味。刚好尹赤进来了,他笑着问:“以前在邺城和滠头过寒食节,无非就是禁烟火一日、凑合吃些冷食,此处为何有这么多的讲究呢?”
尹赤解释道:“并州一带最重这寒食节,是第一大祭日,家家都要蒸寒燕。请的厨子是本地人,所以弄出来这些花样。”
黄河晋陕大峡谷
权翼点着头说:“虽说如今不分南北都过这寒食节,已成风俗,但毕竟介子推绵山(在今山西介休市地带)焚身的故事就发生在三晋。当年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股供其充饥。及至重耳复国,成了晋文公,子推却不求利禄,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派人四处搜寻他,不惜放火烧山逼他现身,无奈子推执意不从,和母亲抱着一颗柳树活活地被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将子推安葬在绵山,为他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他死难日举国禁火寒食,以寄托哀思。曹操和石勒这两位枭雄都曾明令取缔寒食节,只是管得了当时却管不了后世。”
“是的!老帅也重这寒食节。记得有一年在滠头,我跟敛岐几个人在寒食节偷偷地生火做饭,被他逮着了,差点没动拳脚呢!并州过寒食节,吃的、喝的和供奉的,都有讲究。别处将清明的前一日作为寒食节,而这里又将寒食节的前一日叫做‘小寒食’。家家户户都有寒食插柳的习俗。”尹赤接着介绍。
权翼指了指盘中的一只“飞燕”,说:“这‘面燕’也叫‘子推燕’,当地方言把‘燕’读作‘念’,取的当是‘念念不忘’的意思。相传介推死后,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清明柳’,把寒食节的次日定为清明节。柳树因此成为寒食节的象征之物。”
姚襄拿起一只“飞燕”塞入嘴中,笑呵呵地说:“正所谓,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见兄长兴致颇高,姚苌干脆提议说:“寒食正好踏青。今日难得有空闲,我们不妨去观赏一下壶口的风景。如何?”
“好啊!”姚襄果然满口答应,面对尹赤说:“你连日操劳,也去透透气。把这些冷食带上。”
姚襄参军权翼
四个人立说立行,带上几名扈从就出发了。
路上,姚襄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晋文公当年复国,历尽千辛万苦,殊属不易。先生可否说给我们听听呢?”
权翼当然明了姚襄的用意,他稍加思索后说:“因为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在异国他乡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归国。他在位期间,内用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等五位贤士,通商宽农,明贤赏功,作三军六卿,使晋的国力大增。又外联秦、齐,伐曹攻卫,为周王室平定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的赏赐。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他与齐、宋等国践土会盟,做上了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大将军礼贤下士,爱民如子。这几年虽漂泊未定,但所到之处士民无不倾心归附。此番西归,也定能马到成功,创下自己的基业!”尹赤立即借题挥发。
“洛阳一战未纳权先生良言,兵败事小,最可惜失了王亮!先生,你说,我们这次能有多大的胜算呢?”姚襄询问权翼。
“大将军打算最近就过河吗?”权翼反问了一句。
见兄长一时未作回答,姚苌乘机进言道:“伊阙之战我军毕竟伤了元气,完全恢复尚需一些时日呢。”
姚襄弟弟姚苌
“你以为我不想在这里多过几天安定的日子?跟张平有言在先,我若是迟迟不过大河,那厮必然会起疑心!河东毕竟是匈奴人和羯族人的发迹地,我们羌族人并不多,一旦张平将脸皮撕破,到时同样也是背河一战。”姚襄反驳弟弟说。
姚苌在马上有些无奈地望了望权翼。
“再者,河西的情势也在变化……”姚襄说着,瞥了身边的尹赤一眼。
尹赤马上会意,接过了话头:“是的,自打雷弱儿被满门抄斩,关中地带的羌人无不感觉寒心,早已跟苻秦离心离德了呢!”
“我听父亲说过,当年在陇西,他曾数次盛情邀请雷弱儿,可雷弱儿就是执迷不悟,最终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也是可悲可叹!”姚襄接着说。
权翼没有再说话。去年八月,他在奔赴河东的途中曾询问下一步的打算,姚襄当时告诉他,假如能够在河东立住脚,那就不妨暂且留下以等待时机,再从长计议。半年过去,虽说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但并不等于可以立即去追逐下一个目标——除非时机确已成熟。
今年正月,姚襄决定遣使长安,去向苻生提出借道回归陇西的请求。当时权翼和姚苌都不赞同,认为这等于提前将自己的战略意图暴露给了对方。几天前,姚襄派他的异母兄、辅国将军姚兰率领一队人马过河,又让胞兄、曜武将军姚益生等人同行。后者的任务是分赴关中各地,联络诸羌。针对弟弟和权翼的担忧,他解释说,此举只是做些试探。权翼心里明白,年轻的羌族首领又开始沉不住气了。
姚襄渴望一场胜利
是的,姚襄认为,当下是他染指关中的最佳时机。最近几天,他一直在分析形势,愈来愈觉得于己有利,甚至可以说机会千载难逢。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估计行事一向稳健的权翼和弟弟姚苌未必赞同自己的主张,所以他打算暂时不向他们交底。
首先,姚襄觉得经过半年的休整,他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尹赤说他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他认为自己当之无愧。如果只论征战,离开滠头五年来,他几乎还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其中,五年前在河内跟苻秦赵俱、去年在洛阳跟东晋桓温的交兵,都军损过半,堪称大败。他之所以能够很快地重整旗鼓,主要就是善于争取民心。
不妨以离得最近的伊阙之战为例。在他逃往邙山的那天晚上,仍有五千多士民抛妻别子追随。当时桓温军中传出他已阵亡的消息,落入晋军手中的许、洛士民,纷纷面北而拜,为他伤心落泪。辗转来到河东,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又集结了数万之众。一些依附张平的坞壁,暗中都乐意跟他交结。加上尹赤的回归,他现在的实力又不容小觑。
有了实力,他决定打一场漂亮的胜仗,以提振士气。于是,亲自带领尹赤攻打匈奴堡。秦平阳太守苻产尽管顽强抵抗,征东大将军苻柳又率军从蒲坂赶来增援,但还是被他打败。苻产誓死不降,最后全军覆没。苻柳只得退回蒲坂。这场久违的胜利,不仅检验了尹赤对老东家的忠诚,而且确实起到了鼓舞士气作用。
其次,姚襄看出了苻秦的破绽,认为有机可乘。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秦开国君主苻健指定的九位辅政大臣,如今已被后继之君苻生诛杀七人。苻生还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自己的舅舅,又将母亲活活地气死。曾在裴氏堡打败燕军的大将邓羌,只因站出来替国舅强平求情就被外放咸阳做太守。种种迹象都表明,苻秦的朝纲已乱,君臣之间已经离心离德。特别是羌族出身的丞相雷弱儿被满门抄斩后,关中的羌族各部无不义愤填膺,又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姚苌
派往长安的人至今尚未返回。姚襄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情。行前他曾叮嘱他们,要利用在长安滞留的机会以及在返程的时间,尽可能跟关中的羌族部落首领秘密地进行联络。他相信会有好的消息带回来。姚兰所带兵马不多,顺利过河后对方尚未作出反应,由此可见苻秦河防的松懈。他已令姚兰在西岸做接应大军过河的准备。姚益生等也派人回来禀报,说诸羌都欢迎他西归。这些最新的消息,更让姚襄信心大增。
看见兄长和先生权翼相互提出问题,又都没有及时回答对方,姚苌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他们对下一步行动计划存有分歧,且各持己见。事关整个部落的前途命运,他不甘心息事宁人,有意自言自语地说:“虽然派往长安的人尚未回来,但估计向苻秦借道的事情,实难如愿……”
“你以为我对此存有侥幸么?”姚襄立即作出了反应,他冷冷一笑,“先礼后兵,届时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来!”是的,他派人去向苻秦借道,只不过要探一探对方的虚实,同时也有利于争取人心。
“这几年我们一直走得不顺,跟没有一个落脚点大有关系。如今总算有了脚下这块地方,是不是可以再等等看呢?”权翼用商量的口吻说。
其实,权翼也认为目前的情势对西归的羌族部众存在有利的一面,只是不赞同姚襄背水一战的冒险做法,主张还是要首先巩固河东这块地盘,做到可进可退,防止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他私下跟姚苌交换过意见,姚苌表态完全赞同。
黄河壶口瀑布
姚襄正在思忖该如何说服权翼和弟弟,前方传来了隆隆的轰鸣声。
“壶口到了!”尹赤大声喊道。
伫立在壶口的东岸,俯视奔腾而下的瀑布,姚襄等人立即被眼前的壮观景象吸引住了:峡谷之中的黄河,犹如一条正在挣脱束缚的飞龙,腾空跃起如千军万马,飞流直下似排山倒海,龙潭搏击发出狮吼雷鸣般的巨大声响。
远眺西岸的青山,穿过雨雾迷蒙的峡谷,姚襄看见了一条彩虹,他两眼一亮,兴奋不已,也忍不住大声地喊道:“景茂,你快看!”
“啊,看见了,彩虹!”
接下来,这对兄弟都没有再说话,长时间默默地注视着那道彩虹。此时此刻,姚襄的心早已飞向了关陇。当年东迁,他还是个不晓事的幼儿,故土留在他心中的印记很模糊。如今东迁的父亲已经客死他乡,尸骨一直未能安葬。回归故乡,让父亲能够得以在故土安息,是他当下最大的愿望。
“这道彩虹的横空现世,莫非是老天爷在作出暗示?”姚襄心里想。
返回的路上,姚襄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姚苌等人说:“清明节一过,我们便进屯杏城(今陕西黄陵县地带),经黄洛堡(今陕西三原县东北地带)、泾阳,直奔陇西。”
不等大家说话,他抽了坐骑黧眉驹一鞭子,走到前面去了。
上节:金墉城内,桓温发兴亡之叹下节:姚襄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