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飞龙掌血 > 飞龙掌血采收储藏 > 正文 > 正文

晋城太行山上的古树们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3 16:37:27

古树,从古老的岁月里走来,历经了几百几千年的历史风霜,默默的守望着无尽的田野村庄,见证了数不清的人世沧桑。

在太行山晋城这大地上,生长着成千上万的古树,它雄伟壮丽,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充满了灵性,形成了美妙的自然生态。在成活至今的古树中,有的写下的是举目可见的历史诗篇,有的展现的是天雕地琢地艺术画卷,有的蕴含的是丰富优厚的文化资源,有的装点的是秀美家园。

我从年到今,虽然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拜访过三千多古树,

也没能把晋城地区的古树访遍,还差甚远,有的还在原始森林,有的还在我不可及的地方,但我仍坚持在寻找在拜访......太行文化研究院的太行学道两次约稿,我只好把我见到一小小部分古树的神韵分享给大家,以此唤醒对古树的敬畏和保护。

中国最美黄栌树

在泽州县柳树口镇窑后村大麻峪自然庄里有一颗黄栌树。树高10米多,主干胸围近4米,五个分枝像五条巨龙冲向四方,树冠覆盖近多平方米,形体极其独特。每到秋季来临之时,茂密的红叶非常壮观。年复一年,树干上巨大的裂缝,留下了数次遭遇雷劈后的坚韧和雄姿。麻峪黄栌树默默展示着她那傲风雨、战严寒、不屈不挠旺盛的生命力。如此古老、高大,前不久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组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中国最美古树”进行审核,遴选出全国85株古树为“中国最美古树”,她成为其中的一员。说明她是中国黄栌树之最,不知能否夺得世界之最之称谓?

年6月23日我终于挤出时间,专程驱车来到大麻峪村(小麻峪到大麻峪的路近米,只能单车通过,要想会车只有在中间穿越河道时在河滩错车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大麻峪自然庄。

因当时是初夏,古树长很旺盛。没看到金黄的样子,就想着秋后再来。

年10月13日,我和夫人再次来到了大麻峪自然庄。

酷老头:

题泽州窑后古黄栌树美篇

风摧雨浇雷电轰,挺然屹立傲苍穹。身裂两半势仍雄,枝繁叶茂姿似龙。几番观赏景未穷,留有遗憾追不松。暮秋黄栌红似火,不睹真容拍无终。年1月22日

可惜来的晚了几天,黄栌的叶子大部分掉了,看来我还要再来这里至少两次了,一次是明年春天,黄栌开花的时候,一次就应该是十一前。我一定要拍出中国最美黄栌最美的一面。

中国最美紫丁香

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组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中国最美古树”进行审核,从年开始,经历2年时间,遴选出全国85株古树为“中国最美古树”,其中山西有5株古树榜上有名。这5株古树分别是:原平市大林乡西神头村的楸树、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的麻栎、泽州县柳树口镇麻峪村的黄栌、和顺县青城镇神堂峪村的元宝槭、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的紫丁香。

说实话晋城古树有两株能在全国85株中占一席之地,我们很骄傲,因为每个树种全国遴选一株,说明这下川紫丁香是全国紫丁香之最。她既然是全国最美的,我想她一定是最古老的一株,也一定开花时最美。一得到全国公布的结果,我就联系沁水的朋友,打探这紫丁香什么时候开花。经过两三周的观察,年5月27日,我邀天木同学一同前往,一瞻她的“芳容”。还是去的有点早了,再三五天可能是正当时。

天木赋七律一首:

七律

咏历山紫丁香古树

玉蕊青苞映日光,

山村五月散幽香。

白云舒卷黄莺卧,

绿叶隆荫褐蚁藏。

皮骨嶙峋凝鬼道,

根枝密布透阴阳。

问君隽永何如许?

三百年来傲雪霜。

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的紫丁香,系木樨科丁香属,为二级古树,树龄年,胸围cm,树高10m。

树干看的不是很清楚的话,下面是我去年(年)春天拍的,树干多一些,韵味更浓。

来年六一花盛开时,我会再去,一定拍到她最美的形象。

银杏王

泽州岱庙的银杏王,又称公孙树,老百姓也叫它白果树。雌树,高25.4米,干高5米,胸径3.25米,盘根周约14米,树冠东西13.1米,南北14.6米。据中国科学院估算,树龄约至年,是我省现存最大的一株银杏树,可与北京潭柘寺的银杏树相媲美。现在守岱庙的是退休教师董朋,董家世代看守岱庙,董老师就是从爷爷手里接过班继续守护岱庙。“银杏树和岱庙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不少神奇的传说。”董老师介绍说,银杏树是异株授粉植物,雄树开花授粉,雌树结果,但“银杏王”却是独雌无雄,单株孕果。

据传,这一神奇现象多亏了岱庙里的鱼沼。因为每到开花结果时,鱼沼中就能看到“银杏王”的倒影,“老人们代代相传,倒影就是雄树。”董老师神秘地说。除此之外,据说秦时从西京长安到泰山祭天必经冶底,帝王每到此处必焚香祭拜“银杏王”,后来为了方便祭拜,便在树旁修建了岱庙。也可以说,岱庙正是因为“银杏王”才修建。董朋又介绍说,常听长辈们说起“银杏王”的传说还有一个版本。相传二郎神杨戬巡游天下经过洛阳市洛宁、栾川两县交界处,发现当地的金山和庙山上都有石门。他觉得里边肯定有不少宝贝,就想干脆把两座山担走。于是他把随身带的一根长枪变成又粗又长的扁担,一头担起一座山就走。走到冶底村附近时,山变得越来越重,把扁担压断了,杨戬一气之下把半截扁担插进了土里,之后这截扁担就长成了银杏树,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银杏王”。至于这银杏王来历当然是迷了。

梁红会赋赞诗:

七绝~题冶底岱庙银杏树

(一)

冶底千年银杏树,

枝高三丈堪称王。

身边岱庙相传久,

万缕千丝神秘藏。

(二)

枝繁叶茂冲天际,

老树千年杆不枯。

传说几多神秘事,

雄狮怒吼也呜呼。

年1月7日

潇湘紫竹和诗一首:

悠悠万载银杏王,

独雌无雄果累累。

千丝万缕系岱庙,

亭亭如盖惠恩泽。

高平石末年酸枣树

酸枣树是鼠李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很难成树,长到杯口粗细便自然干枯,由根部再生嫩芽。黄土高原自古就有酸枣丛生,遍布阳坡,酸枣盛产于太行山一带。酸枣枝条质地坚硬,耐磨性好,一直是编织地磨的上好材料。它嫩条生长快,老杆却生长得十分缓慢,亦称铁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实属不易。然而在山西省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依旧存活着一棵目前国内树龄最大的——多年的酸枣树。

这棵“酸枣王”位于石末村东南,据碑文记载,此树高10米,树围5.5米,盛时冠如伞盖,冠有10余米,整个树干树径长近2米,4个成年人合抱才勉强抱得过来。

树干虽然空洞但枝叶茂盛,胜似巨龙腾飞。更有意思的是,该树果实分长、圆、扁、方四类,果味有酸、甜、苦、辣四种。这株历经沧桑的“酸枣王”树,有着不少传说,散发着神秘色彩,乡人们对它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我曾经四次到石末拜访,听村民诉说着这古树的传奇:

有村民说,十年前,有个高平人身患重病,他的家人便来到这棵酸枣树下许愿祷告,没想到没多久家人的病竟然神奇般的痊愈了,这锦旗就是家人前来还愿时挂上的。由于这棵古树太过神奇,当地百姓将它视为“神树”、“菩萨树”。逢年过节,来酸枣树前焚香祷告、祈求五谷丰登身体安康的民众络绎不绝。

七绝·题高平石末酸枣树

梁红会

(一)

长平石末生奇树,

方扁长圆果样多。

苦辣酸甜成枣味,

枝高三丈密罗罗。

(二)

高平石末生奇树,

人欲砍它流血浓。

传说神奇曾治病,

锦旗还愿献腾龙。

年1月19日

还有村民说: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酸枣树所生长的这个地方是一个水沟,沿水沟一路往下还有许多棵酸枣树。当时有人想要砍掉这些古树,但到砍到这棵“酸枣王”时,这棵酸枣树竟然流出了像人的血一样的液体。心生恐惧的村民便没敢接着砍下去,而是将它好好地保护起来。

高平康营龙柏

高平市马村镇康营村地处丘陵,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康营古名光狼城。这里东,南,北三面靠山,往西是一条河谷走廊,直通老马岭,东北峡谷紧连丹河谷地,地势十分险要。相传在长平大战前,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曾把这里作为抗击秦军的重镇,当秦军打下野王(沁阳),南阳(修武)之后,切断了上党和韩国的联系。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将上党17城池献给赵国。秦昭襄王闻讯十分恼怒,派左庶长王龁统兵20万直奔上党。由于冯亭日夜督战,秦军用兵一个月攻打不下。后来王龁从咸阳调来强营兵,用云梯火统等利器才将城攻下。秦军打下光狼城后,强营兵便驻扎在这里。王龁为了宣扬强营兵的声威,遂把光狼城改为强营。时至今日康营村的东阁上还镶嵌着“古光狼城”的大字石刻。强营为什么又名康营呢?据说唐朝时有位姓康的将军曾带兵在此扎营,故改名为康营。高平市马村镇康营村的成汤庙里,就有这么一棵相传已存活0多年的龙柏树。古龙柏大约有5层楼高,树干笔直而上,上面纵向密布了一条条扭曲的沟纹,看起来凹凸不平,而且部分树皮已经脱落,似乎已渐渐枯朽。树干还长着一个个看似奇形怪状的疙瘩,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疙瘩其实隐藏了十二生肖的图案。树生长的时候,枝条会呈螺旋状盘旋向上,好像是一条盘龙的形状,所以叫做龙柏。

潇湘紫竹赞诗:

千年古柏藏古刹,

恰似飞龙上九霄。

古朴苍劲显儒雅,

十二生肖寓吉祥。

大伙仔细看看十二生肖都藏在龙柏的什么地方。

冶底岱庙人字柏

在山西晋城巍峨的晋普山脚下,有一个钟灵毓秀的山村。论岁数,它已有近三千年;论形状,它像一只肥大的蝎子;论地势,它像一个“聚宝盆”。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蝎形村”的历史文化名村——冶底。(引自:网络《古村治底天生久远》)

冶底村位于太行山的一个小山坳中,距晋城市区约15公里,属泽州县南村镇。

在岱庙鱼沼的东侧台基上,供奉泰山老奶奶的碧霞元君殿前,有两株“人字”桧柏相伴,它们一高一低、一粗一细、一男一女,比肩并立,挺拔蔚然,树冠若伞状华盖。

鱼沼东侧并列两株23米多高的人字桧柏,古柏倒映在水中,这些借景与托景的园林化处理,使其赋予了正如云水楼上方题刻的“柏映寒潭”的景致,形成了“庙在园中、园在庙内”的园林化祠庙建筑景观。

萍踪老师为古树赞诗:

人字柏

以树的形式

大写一个人字

成长的就不只是

风景

知道了比肩挺立

就品悟了人生

一撇一捺的结构

不是简单的支撑

大自然的手笔

总是奇妙无穷

做人如同做树

就应昂首挺胸

南株“人字”桧柏高22.8米,胸径0.87米,1.38米处合成一体。

北株高21.6米,胸径0.82米,2.05米处合成一体。

常筱立老师为古树赞诗:

题岱庙人字柏

千年桧柏庙前神,

佛国时时转径轮。

善恶元明胡必破,

是非浑沌自成因。

作人会意当先立,

临事从容应省循。

跪拜焚香何若孝,

空青淡静好修身。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树干下部那大写的“人”字,树干初露地面分为两株,继而合二为一,两株古柏主干笔直挺拔,争比高低、犹如一对伴侣分开双腿、旁若无人地傲然屹立。由于碧霞元君殿也称奶奶殿,这两株主干笔直挺拔的桧柏,也被称为“夫妻柏”。

传说女娲补天开辟了东西通道,这两株“人字”桧柏便是当时种下的好象是化生出来的植物人。虽说“人”字形状是人工还是天成依然是谜,但庙内的两株“人字”桧柏和庙外的“银杏王”都已成为神圣、灵验的象征,不少来岱庙参拜的香客也同时会向他们祷告,祈求保佑。

阳城马沟古娑罗树

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东山村马沟自然庄的七叶树也称娑罗树是晋城地区资料记载唯一的一株古七叶树。

中国七叶树的种子是一种中药,名为娑罗子,因此,古人常称七叶树为娑罗树。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因此七叶树又名天师栗、开心果或猴板栗。

七叶树是与佛教颇有渊源的一种植物,相传佛祖在无忧树下诞生,在菩提树下成佛,在七叶园居住和说法,在娑罗树下涅槃。虽与印度的娑罗树并非同一树种,但七叶树在中国北方始终带有神秘的佛家色彩。

在阳城县润城镇东山村辖区的马沟村,长有一株喜生于南方的梭罗树(又名七叶树),相传它是由康熙皇帝赐予阁老陈廷敬的。清朝康熙年间,邻国进献了两株珍稀的梭罗树苗,康熙帝把一株栽入皇家园林,准备把另一株赐给朝中的有功之臣。可梭罗树仅一株,如何安抚众朝臣呢?就在左右为难之际,康熙帝忽然想起印度国赠与的极具神力的大象。此大象虽为兽类,却能辨忠奸,扶正义,对忠良亲之近之,对奸臣远之食之。康熙帝遂下令文武百官殿前列队,等待神象赠树。金銮殿前,神象卷起梭罗,走走嗅嗅,直到最后将梭罗树稳稳地放在陈廷敬脚下,欢奔而去。康熙帝见状,遂说:“此树乃罕见之物,准汝栽回故里,与民共赏。”陈廷敬回到家乡,把梭罗树栽到了自己的避暑花园,也就是现在的润城镇东山村的马沟村,历经三百多年,这株梭罗树依然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苍绿可爱。

东山七叶树(娑罗树)编号:JCYC(省)(市)树龄:年,树高:5.8米,胸径:厘米

天木赞诗:

五律?马沟七叶梭椤树

芳华五百年,

人世几更迁。

木界珍稀品,

园中美丽仙。

挺拔冠盖阔,

娇艳蕊花嫣。

廷敬应无憾,

魂安寄树眠。

北方的古茶树---流苏树

说起茶树,众所周知的是产在南方。北方的茶树大多是南方人长期在北方做生意,就把南方的茶树苗带到了北方。目前结合资料和我五年来在晋城地区的寻找,晋城市域内也就是四五株。虽然资料显示高平石末乡双泉村的流苏树年,沁水山泽小东沟的流苏树才年,但我从体态、树根,进行比较,山泽这树该比双泉的古老得多。

沁水县端氏镇山泽村小东沟自然庄(至今年已20年无人居住)。村内有一株流苏树,当地老人叫她茶树。树齡0年,树高11米,胸围厘米,祼露在外的一根树根有10米长。由于流苏树的小花含苞待放时,其外形、大小、颜色均与糯米相似,花和嫩叶又能泡茶,故也称作糯米花、糯米茶。

年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夫人自驾85公里来到沁水县端氏镇山泽村,资料上显示,山泽村有个小东沟的自然庄有一株年的流苏树。我到了山泽四处打听,一村民告诉我,你开车再往里走吧,当你到达一个叫佛堂头自然庄就不能开车了,然后要步行三五里路到小东沟,那里已经好多年没人住了。我到了佛堂头就把车停好,看到有两位老人在园地里干活,其中一位也就是上图中的这位老人。他告诉我是有这么个村庄,但这村里的人已经搬出来快20年了,他年轻时候去过。我恳求到,您能给我带带路吗?还远吗?他说三五里吧,我年龄大了,咱慢点走吧。我说老人家您真好,让我夫人帮你夫人在这园里干活。这样我们翻山越岭(毫不夸张)走了40多分钟才走到,老人说:“记得年轻时,我妈病了,我去叫大夫一会就到了呀",我说:"这不止三五里应该是三五公里"。现在想起来真是感激这位老人。

张向凯:题端氏山泽村小东沟流苏树

三晋古茶一支秀,

唯有沁河花依旧。

独领风骚几多愁,

香飘千年依然厚。

年1月22日

看着这盛开成片的洁白花朵,闻着这淡雅的茶花香味。站在树下的我马上想到这一趟的辛苦----值了。

你看树的根探伸到什么地方了,由于年代太远久,雨水冲刷了古树的根部,她就努力向下、向后的土壤中吸取营养。

劈石松

在阳城沁水泽州三县的交界处,有一樊山樊山南侧,有个叫“老姥掌”的地方,林密泉涌,风景秀丽,环境幽静。陈廷敬选此地,为母亲建筑了避暑庄园。园内原有寺院老姥庵,建筑年代不详。老姥庵东边,有一株称为“玉质龙鳞”的古松,因其外形似龙,树皮似白玉似的鳞而得名,是樊山十大景观之一。最令人惊异的是,该松生长在一块巨石中间,盘根错节,十分壮观,至今仍枝繁叶茂。巨石上刻有的“玉质龙鳞”四个大字,意为树木似玉,树皮像龙鳞。上有落款依稀可辨“可乐山人陈说岩”。“说岩”是陈廷敬的字,可见是陈廷敬所书。

上面是一本书中介绍的古松,在老姥掌的地方真是有一奇松。奇就奇在这山坡上只有这一个突出的大石头,这大石头的正中心长着一株白皮松,她用她的根把石头劈成两半,并且用根从两边把石头护了起来,使石头不至于滚落山间。

她在省林业部门的编号为JCQS,市林业部门的编号为。树龄为年,树高7米,胸径为85厘米,现在就让您看看她奇特的地方:

卢向峰:

奇松赞王街村老姆掌劈石松

樊山腰间一奇松

身似白蛇老龙钟

大树劈开山巨石

树根又将石盘住

石树相依在风中

感叹自然鬼斧工

造就奇景众不同

看清了吧,她用身体劈开石头后,又用她两边的根像两条腿紧紧“盘“住大石头。

浙水下南掌千年油松

浙水村地处陵川县六泉乡,是六泉乡人口最多的村庄,也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有明清遗风的古朴小山村,村庄群山怀抱、历史悠久、风光秀美。

村中古建筑随处可见,有明代修建的文物观音堂大庙,另外有陵川古八景之一“熊山吐月”奇观,与壶关大峡谷紧紧相邻,旅游循环公路穿村而过。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入村,一座座青石房依山傍势,错落有致,蓝墙蓝瓦,古朴典雅。感觉古朴中透着衰落,那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户,石铺的街道,诉说着久远的历史。

这神树,树龄0年:树高15米:胸径1.3米。上图又像是刚刚落下的凤凰,给这方百姓带来吉祥。

《题图诗·千年松》

闫保庆

盘根错节立南庄,

碧翠迎风岁月苍。

鹤影涛声临白雪,

千秋几度在山梁。

浙水油松感思

凌子

孑然孤立山峰顶

任尔风霜雨雪欺

静瞧众小生又无

天地之间独尊吾

登高才能放眼长

不争堪称智慧深

芸芸万物胸中装

何忧春秋续万年

她扭曲的身体,诉说着她经历了多少的磨难。

原庄龙松

原庄村地处山西省泽州县金村镇东北山区,由原庄、桑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约50户,在册人口余人,但平时常住村里的只有约五六十人,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耕地面积亩,村子不大但街道多已硬化,干净整洁。

在桑庄自然村的边上,泽州县的乡道旁长着一株近年的油松,因是倾斜向上树高只有3米多,胸径67厘米,形状若是奇特。

太行树神焦语录称它为最漂亮的龙松:泽州县金村镇桑庄村有一棵油松,又称龙松,树龄年,树冠平仰向北匍匐呈扇形向下生长,树顶枝干干枯,犹如巨龙腾云驾雾,向南回首,造型绝佳,层次分明,美不胜收,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题原庄(桑庄)龙松

刘庆庆

桑庄游历与君逢,

恍若迎神见盛容。

密叶伸枝真是凤,

壮躯卧干恰如龙。

石旁驻步苍茫雾,

风里扬眉峻峭峰。

不说离群多怪异,

但知鬼斧一奇松。

年5月1日

高平章庄龙凤松

龙凤松位于山西省高平县原村乡章庄村松棚庙正南面。据年出版的《高平县志》记载:“章庄村松棚庙的两株千年古松同出一穴,一株主干高3米,三枝同一方向横生,总长70余米,构成一个硕大的松棚,其冠如凤凰展翅;另一株主干离地不足半米,反向斜出,似巨龙飞舞,故称‘龙凤松’。”十几年前因烧香引发火灾,龙松不幸被烧死,凤松仍生长旺盛。

酷老头

高平原村乡章庄龙凤松

张李两家结睦邻,庙前栽下龙凤松。蟠龙飞舞财源广,凤凰展翅官运通。龙凤呈祥结松棚,围墙建阁气恢宏。可惜龙松遭火焚,丹凤朝阳独横空。

-07-01

在章庄村入口处的庙门前,远远望去,只见其中的一株树高大挺拔,一株树则是蜿蜒平铺横向生长,仿佛一条盘龙,两株树被城墙包围起来。沿着石阶往下走,两株树近距离地展现在眼前。在狭长的城墙里横向生长的这株树是龙凤树中的“龙树”。它的枝干弯弯曲曲横向延伸,主枝干呈一个大大的“Y”字,两边的树干分别被几根石柱承托。

在离“龙树”根部一米远的地方则是村民们所说的“凤树”,树身呈深褐色,枝干粗壮,曲折蜿蜒,像一件经过匠人雕刻的艺术品。据村中的老人们讲,这两棵树有多年的历史了,神奇的形态在当地非常少见。

七绝·题高平章庄龙凤松

梁红会

展翅凤凰千载坚,

巨龙飞舞舞姿鲜。

可怜大火一场梦,

孤独凤凰空自妍。

年7月1日

村的朋友说,过去像这株高树,长得那个造型,和那个凤是一样样的,西边是凤嘴,东边是凤尾,南北两向是凤翅,所以造型像凤,流传下来叫凤树,这棵龙(树)原来那个树冠是非常大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场火灾把龙树烧死后,人们在原来的地方,复制了一株“龙树”。

龙凤树的由来:相传很久以前章庄村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李。张家住南山,李家住北岭。张李两家关系甚好,往来密切。由于两家相隔较远,便搬到一起成为邻居。又因张家先到此安家,后经协商,便定村名为张庄村,后取谐音改为章庄村。为安居乐业,两家齐心协力修建了三皇庙,以求三皇保佑。庙宇落成,两家在三皇庙门前各栽植了一株松树,间隔约五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株松树生长得姿态各异。张家的松树高大粗壮,如凤凰展翅;李家的松树形似巨龙飞舞。两株松树,树冠蓬开,枝叶交错,形成一个大棚,人称“松棚”。张家认为,自家的松树像凤,要出贵人;李家认为,自家的松树像龙,要出真龙天子。因而,两家格外珍惜自己所栽之松树。

后来,李家未出皇帝,倒出了个拨贡,备受人尊敬。家里修了六所八卦院,一座大绣楼,人称棋盘六院五凤楼。李家后代二子分家,大儿子得了七缸银子,二儿子得了八缸银子,因此人称李七缸和李八缸。当时张李两家生活过得富裕祥和,认为是松棚吉祥,松树显灵,为永保鸿运,便在龙凤树周围建起护松墙,并在通道上修建“迎朝”和“观霞”两座高阁。同时还在南壁墙上雕刻有八卦图形,使松棚显得幽雅高洁,气势恢弘。自此,龙凤松被称为千古奇观。(部分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大阳龙松

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西街村24号有个吴神庙,深藏在吴神庙里的偏东后院有一古松,主干卧地约两尺,树身旋转伸张向西南,丈余后又直起上升约两米,树冠遮满全院,因此该院又叫“松棚院”。这株古松树干缠绕、螺旋伸展、弯曲多变上升的形态,很像龙身,树冠从侧面看又像龙头,因此人们又称这古松为“龙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这古松在晋城林业局的档案中是岁,树上挂一牌子上面的晋城的编号和档案中的一样,但树龄写着年。这树到不是很粗仅有67厘米,树的垂直高度9.4米。我还是少说几句,让大家看看她的神采吧!

七绝·题泽州大阳古龙松

梁红会

千年古树葱葱绿,

曲曲弯弯十丈高。

恰似飞龙腾庙宇,

枝繁叶茂逞英豪。

南阳2年古槐

南阳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30公里的凤凰山下,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古镇。在晋豫两省的商道上,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陕西出发的商贾,到达运城后,经垣曲、或经降县、或经翼城或经曲沃到达南阳。到达南阳后经阳城到河南,经端氏、高平、长治上直隶,由于长期处于通商要道上,这里的村民从小就开始学习经商,所以这里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南阳还是革命老区。古有梁兴聚义,组织“忠义保社”随岳飞抗击金兵。近代有南阳百姓奋力抗日,让南阳成了沁水一带的政治与军事中心,现存的南阳玉皇庙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

杨桠丽赋诗一首:

参天蔽日荫乡里

静观沧海桑田移

古人不知何处去

古槐古迹两相依

南阳村中的古槐是晋城市范围内登记在册的年代最长的古槐。此槐树省编号:JCQS;市编号:068;树龄:2年;胸径:1.86米;高17米。

泽州县河村唐槐

河村村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北部,晋韩路穿村而过,距镇政府所在地不足1公里。河村村全村共有户,口人,亩耕地,2年是周村镇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河村村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河村已初步形成了全民创业、全村就业的良好格局。

在这现代化新农村有一株古槐特别引人注目。

古槐上有一金黄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唐槐”。查阅林业部门的资料,显示河村村的国槐树龄0年,胸径厘米,树高21米。

唐槐不仅历史悠久,在当地还十分有灵气,被大家誉为“千年神树”。据当地村民介绍,唐槐在当地人心中就是神的象征,是当地人的“许愿树”。每到逢年过节,许多人慕名而来,在此焚香祈求平安。

乍一看还以为是大象在给大树浇水呢!

酷老头(张永安):题泽州县周村镇河村唐槐

历经千年沧桑,

见证唐强宋荣。

大元铁骑扫亚欧,

明清边关稳固。

鸦片战争蒙羞,

日寇烧杀掳掠。

共产党人换新天,

老树喜看巨变。

-04-02

泽州县两谷坨村“灯笼”古槐

两谷坨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的东南部。东与河南博爱县青天河村接壤,南与河南省沁阳市杨庄河村搭界,西与晋庙铺镇盐厂村相邻,北与孔庄村交界。由东村、西村、大坪、西庄、李道占,五个自然村组成。群山环抱、异峰凸起,境内人文古迹遍地,美丽传说众多。在家没事中忽然想起两网上介绍两谷坨有一株千年古槐,吃过午饭和俩口和扛两口就向两谷坨进发,村子里和村子周边的风光如此美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

既然是冲着千年古槐来的就先谈拜访这株古槐。这千年古槐在大坪自然庄,现在两谷坨的五个自然庄已连成一片了。大坪自然庄的沟里就是丹河,白水河汇合处,也是青天河的上游。

站远处看,老槐树的树干像个“大灯笼”,中间是鼓着的。走近一看,可能是生长年代较长,老槐树树干中间已经镂空,但敲打树干感到木质很坚硬。探头树干内部发现,树干的木质很有纹路。因镂空的树干中间部分鼓出来了,钻进去5个成年人应当不在话下。据观察,老槐树周围的石头房均是在整座石头山上修砌的,几乎见不到土质。而这株老槐树却稳稳地从石头路面上“破石而长”。“石头上怎么能长住槐树?”这让包括李林珠在内的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一段是在网上摘李吉毅老师的)

王志明:

七绝.两谷坨古槐

老槐苍桑千余载,

枝繁叶茂腹中开。

此生世间不虚度,

笑傲江湖任自在。

阳城1年的槲树

阳城县松树村位于寺头乡东北,四面环山,田园似锦。这里可以说是太行山上的“桃花园”、上党地区的“长寿村”,森林覆盖率为65%,空气和环境污染指标常年保持在一级优良水平,是您追朔历史,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松树村现有千年古树群,天然白石溶洞,紫沙腰等自然景观多个,还有苏氏土楼,滴谷寺,三站凹古战场遗址等历史遗存,还有一个占地二十余亩的滑沙场供娱乐休闲。这里保留着传统的村庄形态,在丛林中探寻古战场遗迹,在村庄小道上体会传统村落,在朴实农家里品尝最自然的农家美食,传统和现代在这里恍惚交错。

作为古树韵的我自然给您介绍的是古树。

松树村有十多株古树:侧柏3株、国槐5株、青杄1株、白皮松1株、油松1株、槲树1株。这槲树有1年历史,胸径1.98米,也就是三个拉起手也合不拢,树高5米。单从她的树龄就说明她是晋城地区在壳斗科树种中最古老的。

槲树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

这两主干是不是似兄弟丶像姐妹丶又宛若情侣?

槲树的叶、皮和种子都有药用价值,具有活血,利小便。相传,康熙九年秋,蒲松龄途径济南,住在一家小客栈里。没想到他身染毒疮,伤口奇痒,溃烂不止。蒲松龄对医药也是颇有研究,便自己开了几副药搽了搽,也不当回事。没想到毒疮不但没好,反而更厉害了。蒲松龄急了,便匆忙查阅医书,从肘后备急方》中查得一方:槲皮煮水洗患处。蒲松龄赶忙弄来几片槲树皮,按照医书上讲的方法治毒疮,没过多久,他的病就痊愈了。

如梦令?槲树

柳景德

宛若双雄伫立,笑傲太行大地。漫步桃花源,身沐花红柳绿。碧玉,碧玉,千载浩然正气。

陵川县碾帮水村千年榔榆

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碾帮水村位于夺火乡西南部10公里处,晋城到碾帮水64公里,陵川县到碾帮水44公里.全村共60户口人,4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村子建在岭上,属岭上风光观赏区。

从一条斜坡上去,在一垛山岩中间,长出一棵粗大的古树,那树根与山岩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是石头还是树根。那树硬是将那块紧硬如铁的山岩给挤的四分五裂,无可奈何地与树根融为一体,难割难分。

那榔榆着实粗壮,须得四五个大男人方能合抱。榔榆下有一树洞,树洞前有一座小庙,想必村民将榔榆当做神明一样对待,垒座神庙供奉榔榆神了。

七绝.陵川夺火碾帮水村故事

文/野人哥

棒槌须撵直须撵

辟地开天榆木坚

古树缘何攀石酷

瘠贫慢长丑成仙

碾帮水,原名撵棒槌。过去,村后的庙圪堆山上有座祖师庙,一进两院,依山就势,恢宏壮观,山门前立有两根金棒槌。后来,南蛮人前来盗走金棒槌,村民发现,前去追赶,结果无功而返。在当地方言中,追叫撵,当时就把村名叫做撵棒槌。后来,人们嫌这个名字不好听,又想到棒槌没有撵回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就将村名改为碾帮水。

我真的好奇,为什么好多古树都长在石头上呢(石缝中)。如邯郸的近千年的榔榆树、沁水老姆掌的白皮松等等。

林业部门资料显示为榔榆树,树龄年,树高15米,胸径厘米。但从外表看这树可不止年(这当然是和其它古榔榆树比较)。

阳城县北庄村年刺楸树

北庄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町店镇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东部的芦苇河畔,东邻义城村,南接凤城镇,西连町店村,北与焦庄村交界,辖区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是镇政府规划的镇区四村之一,八芹公路、阳端公路(重合)从村边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美丽的北庄村有一株古楸树(村民这样称的),所说已有年的历史了。

这株楸树高8米,胸径1.2米,胸围3.5米,树姿雄伟,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主干内枯,出现空洞,远远望去虬枝铮铮,叶子浓密。每年春季,楸树繁华满枝,白色花冠上红斑点点,令人赏心悦目,别有一番韵味。

据村民: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进我们村时,烧楸树两旁的两个院子时引着了树干,黑烟从树心里冒了出来,是从树干内部开始燃烧的,没想到几年后竟然又长出新的树干。”

酷老头:

历经战争洗礼,

烽火难灭生机。春花烂漫无实,绿韵萌发醉意。

-10-20

七绝·题阳城北庄村年刺楸树

梁红会

五百沧桑生命强,

枝繁叶茂白花香。

树姿雄伟身躯壮,

悦目铮铮秀北庄。

年10月17日

沁水县西河村砖岩(窑)古旱柳

西河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龙港镇的西北边缘,是晋东南的西大门,坐落在坞岭脚下,该村层峦叠峰、峡谷纵横、灌木茂密、土地贫瘠,全村总面积1.5万亩,8个自然庄,5个村民小组,共户,总人口人,耕耘着亩土地,人均耕地面积3.2亩。人数最少的砖岩沟自然庄现在只剩下两个人。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就留下些舍不得离家的中老年人,他们固守这片土地,守望着各自心中的那份忽远忽近初心。

年这砖岩(窑)村只有两个人,我曾去过两次没见到一个人,现在还有人居住吗不得而知。吸引我两次前往的是村里有一株古旱柳很是特别,虽说没有沁水中村东川的古旱柳(年)树龄长,但看起来要苍桑得多。

资料显示:旱柳树龄年,高15米,胸径1.5米(胸围5米)

古柳树干中空,树皮斑驳,但顶端新枝竞发,生命力依然旺盛。上图这粗的这枝多像跳动的狮子。

攀登:

古柳沧桑煞风流,扎根乡间地堪幽。不问人间多少事,自在高处瞰九州。

-08-07

随行人员讲这古旱柳秀发婆娑满枝头,敞开胸膛迎客游。让我说是历经沧桑好风流。

泽州北郜村的古柽柳

北郜村隶属于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位于巴公镇北部,与高平市接壤,总人口口。

柽柳拼音ChēnɡLiǔ别名:柽(《诗经》我第一次见到时,老眼昏花的竟将柽柳看成“怪柳”,还读了好长时间,直到第二次到北郜村的柽柳树下细看树牌才发现是木字旁不是竖心旁,自己笑话了自己半天。

北郜村的柽柳已有年历史了。树高6米,胸围最粗厘米。前两年在古树的前面砌了堵砖墙,保护水土流失。

红米饭推荐:

独柳

唐.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02-12

每年开花两、三次。每年春季开花,总状花序侧生在生木质化的小枝上,长3-6厘米,宽5-7毫米,花大而少,较稀疏而纤弱点垂,小枝亦下倾;夏、秋季开花;总状花序长35厘米,较春生者细,生于当年生幼枝顶端,组成顶生大圆锥花序,疏松而通常下弯;花5出,较春季者略小,密生。花期4-9月。

上图是年6月10日拍摄的。听这院子里的主人说,这树每年开三次花,每次相隔一个月。

暂时就这么多吧,文中许多东西有抄袭的,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包涵,晋城太行山上的几千株的古树以后慢慢分享。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给我们的古树。保护古树不仅是涵养生态,更是弘扬绿色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ilongzhangxuea.com/cscc/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飞龙掌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